來源:生命時報 時間:2014-06-21 15:53:21 熱度:2410
本報記者 尹若雪
專家小傳
顧東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長
專家小傳
陳偉偉,教授、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辦公室主任
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呈高發(fā)態(tài)勢,但遺憾的是,很多百姓對血脂、膽固醇這些概念還是似懂非懂。在近日啟動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會議上,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副院長顧東風教授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辦公室主任陳偉偉教授共同呼吁,管理膽固醇,是保護心血管的關鍵要素。
生命時報:我國心腦血管疾病防控情況如何?是否出現“拐點”?
陳偉偉:2013年,國家心腦血管病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心腦血管病報告”顯示,從2009年開始,中國居民的心腦血管病死亡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城市居民腦卒中的死亡有所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卻在上升。而膽固醇超標,與心梗的發(fā)生關系密切,可以說是“幕后推手”。
生命時報:普通人血脂,特別是膽固醇的情況如何?
陳偉偉:目前我國居民的高膽固醇現象可以說已經普遍存在了。深圳的一個調查發(fā)現,平均30歲的深圳居民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達到42%,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其中高膽固醇血癥高達18.9%。而在2002年我國的調查中,這一比例還不到6%。再不管起來,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大暴發(fā)。
生命時報:哪些人要特別重視膽固醇管理?
顧東風:有三類人需要特別重視。1.極高危人群:曾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心絞痛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或是冠心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都屬于極高危人群。2.高危人群: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腦卒中、周圍動脈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慢性腎臟疾病,或高血壓并伴3個其他危險因素(年齡男性大于45歲/女性大于55歲、吸煙、低高密度脂蛋白、肥胖和早發(fā)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3.中危人群:患有高血壓并有以上任何1個其他危險因素,或者同時具有3個以上其他危險因素的患者。
生命時報:膽固醇控制的目標如何?什么情況下需要吃藥?
顧東風:由于膽固醇在不同危險人群中引發(fā)心血管事件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壞膽固醇“水平的控制范圍需要因人而異。極高危人群在治療血脂異常時,以降低“壞膽固醇”作為首要目標進行調脂治療,應盡早服用他汀類藥物,劑量可以較大,將“壞膽固醇”降到低于2.0毫摩爾/升;高危人群在治療時,應積極進行他汀類藥物降脂,并將“壞膽固醇”降到低于2.59毫摩爾/升;中危人群應將這一指標降到低于3.37毫摩爾/升。
生命時報:控制膽固醇,對保護心腦血管有什么積極作用?
顧東風:有研究顯示,冠心病死亡中,77%歸因于膽固醇水平的增高??刂颇懝檀汲四芊€(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預防心腦血管事件以外,還能夠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綜合風險,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的發(fā)病風險也會降低。
生命時報: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注意預防和避免膽固醇超標?
顧東風:合理膳食、規(guī)律運動是預防膽固醇升高或降低膽固醇的基礎。運動方面每周要保證3~5次超過半個小時以上的中等量的運動,即運動到出汗、持續(xù)半小時以上即可。在飲食上,動物內臟、含糖飲料,還有一些脂肪多的食物要少吃。每天保證新鮮蔬果攝入一斤左右,鹽控制在6克甚至更少,煙酒能不沾就不沾。烹飪時可以用一些植物油。需要提醒的是,一旦發(fā)現壞膽固醇偏高,一定要到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對于那些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更應盡早接受正確治療?!?/span>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4-20
2025-03-08
2024-12-20
2024-04-18
2024-03-18
2024-02-19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