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3-06-30 21:07:16 熱度:836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 傅亞青 張 楊
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其中有19萬人因此死亡。我國現(xiàn)有的180萬名聾啞兒童中,60%是由用藥不合理引起的。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事件讓很多患者在購藥和服藥過程中產(chǎn)生了戒備與抵觸心理,在治療中或自行減量或停藥。那么,是不是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越多,該藥的安全性越低,或者說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幾率就越高?
這是公眾用藥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qū)。一般來說,原研藥和西藥說明書的內(nèi)容比較多,羅列的不良反應也多,這是基于新藥上市前大量的動物實驗、嚴格的臨床試驗和上市后臨床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得出的科學結(jié)論。這是一種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讓病患擁有知情權(quán),清楚服藥后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
相比之下,很多仿制藥和中成藥的說明書比較簡單,甚至在“不良反應”和“用藥禁忌”等項目中只注明“尚不明確”字樣,讓患者誤以為這些藥品的毒副作用小。事實上,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jù)支持,并不等于毒副作用不存在。例如,龍膽瀉肝丸在早期的說明書中沒有注明腎毒性,沒有要求定期檢測腎功能,患者便認為其無毒,長期服用,曾導致多例腎損害、腎衰竭;而近年來由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事件也是不斷被報道。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有害反應。任何藥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而其嚴重程度和發(fā)生幾率卻大不相同。在正常合理用藥的前提下,嚴重過敏反應出現(xiàn)的幾率非常低,而副反應發(fā)生的頻率比較高,是藥物在人體內(nèi)作用的正常表現(xiàn),大多數(shù)反應輕微,且停藥后自動消失。而藥物毒性反應是在大劑量長時間用藥后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例如慶大霉素使用不當造成的兒童聽覺減退或喪失。因此,公眾在用藥過程中如出現(xiàn)常見副反應大可不必擔心,不應自行停藥;而如果出現(xiàn)嚴重毒性反應和過敏反應,則應立即告知醫(yī)生,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停用可疑藥物。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