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12-08-10 23:40:00 熱度:1113
我國明代已有關(guān)于養(yǎng)生十二宜的說法。其特點是“以動養(yǎng)生”。屬于氣功中的動功。其主要內(nèi)容是:
1、發(fā)宜常梳
古人稱“杵”發(fā),認為常梳理頭發(fā)能明目祛風。梳頭宜勤,輕重適度,一日可梳數(shù)次。
2、目宜常運
古人稱“運睛”,認為能去內(nèi)障外翳,并能糾正近視、遠視。其方法是:雙目先從左轉(zhuǎn)到右,從右轉(zhuǎn)到左;再從上轉(zhuǎn)到下,從下轉(zhuǎn)到上,各運轉(zhuǎn)15次,然后緊閉雙眼片刻,再睜大眼睛運眼神。
3、耳宜常搓
古人認為能防治頭暈耳鳴。方法是:兩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壓在中指上,輕輕叩動后腦部,每次20下。
4、津宜常咽
津指的是干凈的口水,津是十分寶貴的,是人體的重要體液??梢詭椭澄铮瑵櫥赖?。靜坐,舌頂上腭,閉口不言,幾分鐘后,口中會積攢半口左右的津液,然后漱漱口,分兩三次咽下。對于口腔的清潔,對整個消化系統(tǒng)都很有好處。
5、齒宜常叩
古人稱“叩齒”,認為能使人齒堅而不痛。其方法是:先叩大齒,再叩前齒,各叩20余次。
6、肩宜常聳
可以鍛煉到頸部肌肉,預(yù)防各種頸椎病。聳肩的時候,不要簡單地上下聳,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由內(nèi)向外用肩頭畫圈,這樣可以鍛煉到更多的肌肉。但是頭部要放正,不要跟著肩膀一起動,不然容易扭傷頸椎。
7、臂宜常抻
是指應(yīng)該經(jīng)常把手臂伸直,做上舉、擴胸等運動,可以活動肩關(guān)節(jié)和肘關(guān)節(jié)。堅持在工作過程中,忙里偷閑地聳肩、抻臂,對健康很有好處。
簡單的抻臂方法:正坐,腰、背伸直,目視前方,將雙手上舉,手心向上,五指伸開,同時深吸一口氣,一直到完全吸足,憋氣數(shù)秒后,感到身上有絲絲熱氣產(chǎn)生,把手放下,同時緩緩?fù)職?,如此反?fù)做5至8次,對于肩部和上肢都是很好的鍛煉。
8、腹宜常摩
古人稱“摩臍腹”,認為能順氣消積。方法是:搓熱兩手再相疊,掌心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轉(zhuǎn)摩30至50次。
9、肛宜常收
即提肛運動。古人稱“攝提谷道”能提陽氣,防痔瘡。方法是:施行時吸氣稍用力,攝提肛門連同會陰部位,稍停后放松做呼氣,每次20下。
10、腰宜常捂
捂腰指的是捂后腰,也就是腎臟的部位。腎虛、腎臟有疾病的人,往往后腰是涼的,這就是腎臟供血不足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用手掌溫暖腎臟,可以加強腎臟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腎臟功能。上身正直,挺胸,雙手向后捂住后腰部,雙手手指尖相對。然后閉目,深呼吸,感覺手掌的溫度,常常這樣做可以強腎固精,滋陰固本。
11、踵宜常提
也就是踮腳尖,收縮小腿肌肉。這個動作可以加強小腿部的力量,也可以減少小腿脂肪,讓小腿部的形狀變得好看。相對于大腿肌肉支撐全身重量的作用,小腿則是保持全身平衡的。人的跑跳都離不開小腿肌肉。所以小腿肌肉的鍛煉,可以讓人加強平衡能力,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減少因為平衡能力下降帶來的摔傷、跌傷的風險。
12、足宜常按
古人稱“擦涌泉”。能固腎暖足,改善神經(jīng)傳導(dǎo),促進睡眠。方法是:赤足為好,掌心擦涌泉,每腳50至100次,直至擦熱為止。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