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5-10-08 23:51:31 熱度:838
誤區(qū)一:餐前先喝甜飲料
碳酸飲料不僅營養(yǎng)價值極低,還會妨礙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相比之下,純果汁、菜汁是不錯的選擇,純酸奶則對飲酒者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一些餐館自制水果汁、蔬菜汁等,口味新鮮,非常值得品嘗。
誤區(qū)二:烹調油多調味重
許多人喜歡味道濃重的菜肴,然而菜肴中總要有咸有淡,才不至于令味蕾過分疲憊。此外,濃味烹調往往會遮蓋食物原料的不新鮮氣味和較為低劣的質感,因此餐館往往會熱情地鼓勵食客點這類菜肴。
在點菜的時候,應適當點一些較為清爽的菜肴,如清蒸、白灼做法的。有兩三個濃味菜肴過癮即可,再配一兩個酸辣或酸鮮菜,用來提神醒胃。
誤區(qū)三:海鮮滿桌不嫌多
水產(chǎn)品盡管營養(yǎng)豐富,口味鮮美,卻是污染的“重災區(qū)”。水產(chǎn)品的特性就是富集重金屬,如果一桌當中海鮮和魚類菜肴比例過高,總攝入量必然較大,污染物質更有超標風險。這不僅會加重身體的解毒負擔,嚴重時甚至可能發(fā)生中毒。
誤區(qū)四:蔬菜菌藻不見面
宴飲的一大危害就是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嚴重不平衡。由于一餐中攝入大量蛋白質無法充分被人體利用,大量蛋白質會分解作為能量使用,同時產(chǎn)生含氮廢物,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并妨礙酸堿平衡。在節(jié)日期間,應當選擇那些平日食用較少的高檔素食,如菌類、堅果,以及藻類、薯類等具有健康價值的蔬菜。這些素食既健康,還能減輕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誤區(qū)五:只吃菜肴不吃糧
眼下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就是宴席上只吃菜、不吃飯,直到酒足菜飽之后,才想起要不要上主食的問題。然而,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質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僅于消化無益,其中的蛋白質還會被浪費。如果不喝酒,餐前不妨上一碗米飯或粥。這樣既能減少蛋白質的浪費,還能減輕油膩食物傷胃的問題。
誤區(qū)六:酥香小點代主食
目前,大部分餐館酒樓都推出了各種花色主食,替代米飯和面條,推薦給客人,顯得豐富而時髦。這些花色主食主要是各種酥香小點、油炸點心等,其中油脂含量大大高于米飯面條,特別是酥點類和拋餅類,油脂高達30%以上。如果使用了植物奶油和起酥油,還會帶來對心臟健康極為不利的“反式脂肪酸”。用它們來替代傳統(tǒng)主食,顯然很不明智。
誤區(qū)七:餐后喝碗咸味湯
都說“餐前喝湯,越喝越靚”,北方卻少見開胃湯水,倒是餐間和餐后會送上有油有鹽的湯。實際上,飯后并不適合飲用大量濃湯。因為菜肴已提供了極多的鹽分和油脂,令身體不堪重負;如果再喝湯,必然會增加鹽分和熱量,對健康無益。餐前喝點湯,能減少食量,對于減肥者有一定好處。餐后或餐間更適合飲用雜糧豆類制成的粥。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