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醫(yī)藥報 時間:2014-08-15 15:43:05 熱度:965
□ 本報記者 于 娟
糖尿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而導致慢性血糖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系統(tǒng)損害,如眼、腎、神經(jīng)、血管等慢性進行性病變,病情嚴重者可致殘、致死。我國現(xiàn)有糖尿病患者約9240萬人,此外還有1.48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每年因糖尿病死亡300萬人以上,它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大殺手。數(shù)據(jù)顯示,糖耐量減低(IGT)可能在診斷糖尿病的12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而糖尿病在診斷前4~7年就已經(jīng)開始。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張春芳提醒,早篩查早診斷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意義重大;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予以合理的藥物治療,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也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血糖控制目標應個性化
張春芳說,血糖是糖尿病診斷的金標準??崭寡谴笥诨虻扔?.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能反映患者近8~12周血糖平均水平,是評價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HbA1c控制目標應該小于7%,但血糖控制目標應個性化。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沒有并發(fā)癥、未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發(fā)生低血糖的情況下,應使HbA1c水平盡量接近正常水平。而兒童、老年人、有頻發(fā)低血糖傾向、預期壽命不長,以及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宜適當放寬。
藥物選擇權衡療效和安全性
口服降糖藥主要有5類,分別是磺脲類(如優(yōu)降糖、美吡達、達美康、糖適平、亞莫利、瑞易寧)、雙胍類(如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如拜糖平)、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如羅格列酮)、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如格列奈類:諾和龍、唐力)。它們作用機制和部位不同,通常不同作
用機制的降糖藥物可以聯(lián)合使用。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不同情況權衡療效與安全性,來進行個性化選擇。此外,還有基于腸促胰素的新型降糖藥物有二肽基肽酶Ⅳ(DPP-4)、胰高血糖素樣多肽-1(GLP-1)受體激動劑。
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居多,通常有各種并發(fā)癥、需要終身服藥、且服用多種藥物,因此更加關注藥物安全性。張春芳醫(yī)生特別指出,選擇藥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因為老年人低血糖的危害更大,腎功能下降,所以適宜選擇降糖作用弱的,且不主要通過腎臟排泄的藥(如拜糖平、糖適平、諾和龍等);當處于缺氧、心肌缺血的邊緣狀態(tài),盡量不使用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慎重使用磺脲類口服降糖藥,首選藥物為胰島素;血糖很高者宜先用胰島素強化治療;腎功能不全者宜選用糖適平、瑞格列奈、胰島素、拜糖平;肝功能受損者可選用胰島素。
胰島素治療注意時機
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治療中一個重要的手段。胰島素的使用原則為在一般治療和飲食治療基礎上進行,用量用法應個性化,從小劑量開始,穩(wěn)步調(diào)整劑量,可與口服降糖藥聯(lián)合使用。
對于何時開始啟用胰島素治療,張春芳介紹,1型糖尿病患者在發(fā)病時就需要胰島素治療,而且需要終生胰島素替代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聯(lián)合治療的基礎上,血糖仍然未達到控制目標;與1型糖尿病鑒別困難的消瘦患者;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包括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一些特殊情況下也需應用胰島素,如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高,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感染及合并嚴重并發(fā)癥;妊娠;圍手術期。
胰島素治療的不良反應有體重增加、過敏、水腫、視力模糊、注射部位脂肪萎縮、皮下脂肪增生、低血糖。目前尚無有效手段延緩2型糖尿病的進展,而且由于降糖治療的強度不斷加大,帶來的嚴重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加倍增加。而一次嚴重的醫(y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fā)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所帶來的益處,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
僅控制好血糖遠遠不夠
糖尿病危害來自六大殺手,分別是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高凝血癥、胰島素抵抗。因此,糖尿病患者僅僅控制好血糖還遠遠不夠,必須綜合治療,包括降糖、降壓、調(diào)脂、抗凝、控制體重、改善生活方式,全面控制達標。
張春芳介紹,糖尿病治療有五駕馬車,即飲食控制、規(guī)律運動、自我監(jiān)測、藥物治療、糖尿病教育。并駕齊驅才能更好地完成血糖的控制。飲食治療是基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照治療目標接受個性化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颊邞鶕?jù)體重情況適當減少總能量的攝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需長期堅持,定時定量,循序漸進,因人而異,與飲食藥物治療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現(xiàn)代綜合治療的核心。通過教育幫助患者認識糖尿病的本質(zhì),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掌握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技能,達到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自我血糖監(jiān)測是保障,包括便攜式血糖儀監(jiān)測血糖,定期到醫(yī)院測糖化血紅蛋白、血脂、肝腎功能、尿微量蛋白、眼底檢查等。其意義在于準確了解血糖變化從而及時調(diào)整治療、飲食及運動方案。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6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