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3-08-15 07:37:44 熱度:884
海軍總醫(yī)院全軍高壓氧治療中心 潘樹義 趙津京
河北省唐山市的張先生今年48歲,日前他陪朋友在醫(yī)院做高壓氧治療。減壓快結束時,他打了個哈欠,然后突然昏倒在地、手腳抽搐、不省人事,醫(yī)生緊急將他救治出艙。后輾轉多家醫(yī)院治療,張先生一直未醒,病情不見好轉。三天后,張先生轉診至我院全軍高壓氧治療中心,做完相關檢查后診斷為氣栓癥(腦型),醫(yī)生馬上為其進行了高壓氧艙再加壓治療。經過4個多小時的再加壓、減壓救治,出艙時張先生已能睜開眼睛并能和家屬說話。隨后他病情日漸好轉,并康復回家。
氣栓癥又叫空氣栓塞,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小氣泡進入人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堵塞在心臟、腦、肺、脊髓等部位的微細血管中,引起器官缺血缺氧的疾病。氣泡堵塞在腦部血管,稱為腦氣栓癥,是腦中風的一種類型,臨床表現為偏癱、抽風、昏迷等。若氣泡堵塞在心臟,可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發(fā)作,出現胸痛、胸悶、氣短等癥狀。若氣泡堵塞在肺血管,可導致肺栓塞,出現呼吸急促、胸痛、咯血等。氣栓癥屬于內科急癥,一旦發(fā)生,應立即救治,否則可能會遺留后遺癥或出現生命危險。
氣栓癥多在兩種情況下發(fā)生。一是發(fā)生在手術中或醫(yī)療操作時,如心臟手術、肺手術、肝臟手術、血液透析、介入治療、靜脈輸液等。手術或是靜脈輸液過程中,較多的氣泡通過管道連接縫隙或破損的血管進入血液循環(huán),隨著血流從大血管流到小血管、微細血管,最終堵塞在直徑較小的血管,引起血管對應的供血器官缺血缺氧;二是常規(guī)高壓氧治療或潛水時也有發(fā)生氣栓癥的可能。長期吸煙的人多有肺大泡,有肺大泡的人理論上是不能進入高壓氧艙或是進行潛水的。但是肺大泡常常沒有癥狀,容易被忽視。所以當這一類人進行潛水作業(yè)或是進入高壓氧艙,上升返回水面過程或是高壓氧治療減壓階段時,容易出現肺大泡破裂,空氣氣泡可通過肺泡表面破裂的血管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堵塞在小血管中形成氣栓癥。
氣栓癥的治療應爭分奪秒,主要是靠高壓氧和藥物治療。高壓氧治氣栓癥素有壓力溶栓、“壓”到病除之稱。壓力越大,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越大。生活中常見的碳酸飲料可口可樂,主要是利用增大壓力將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高壓氧治療的原理也是如此,經過對肺大泡的評估處理后,患者再次進艙加壓,通常在氣壓升到3~5個大氣壓時,堵塞血管的氣泡會被完全溶解在血液里,氣泡沒了,血管被疏通,器官又恢復了血流和功能。然后,再有計劃、逐步地減壓,使溶解在血液里的氣體緩慢地從肺里通過呼吸作用排出。
氣栓癥發(fā)生后,48小時內是再加壓治療的黃金期,72小時內再加壓也是有效的。經過早期的高壓氧、藥物治療,氣栓癥患者大多可以恢復正常。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