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3-07-25 13:10:39 熱度:992
海軍總醫(y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康靜波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前不久發(fā)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而且近幾十年來我國腫瘤發(fā)病率在逐漸增加。在過去的30年里,各地腫瘤年發(fā)病數(shù)量大約增長了一倍。
臨床實踐表明,對付腫瘤,綜合治療更高效,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質量。手術、放療和化療是對付腫瘤的最主要武器,生物免疫治療越來越成為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免疫治療原來被稱為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意在調節(jié)機能。免疫治療分為主動免疫治療和被動免疫治療。前者包括腫瘤疫苗治療,如宮頸癌疫苗;后者包括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和抗體治療,如CIK(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NK(自然殺傷細胞)療法和抗癌核糖核酸,其中由于NK專門殺傷腫瘤變異細胞、針對性強而被臨床用得越來越多。相對而言,主動免疫價格更貴一些。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免疫治療,什么人在什么時機選擇免疫治療,需要臨床醫(yī)生以個體為中心,認真、科學地把握。例如,一92歲肺癌病人,由于年事已高,不適合手術,我們決定采用介入+免疫治療,先用伽馬刀將肺癌病灶去除,再給病人服用抗肺癌核糖核酸。另一50多歲的肺癌病人,在9年前發(fā)現(xiàn)患肺癌,手術治療后,2005年出現(xiàn)腦轉移。我們?yōu)樗刃匈ゑR刀切除,再行全腦放療,并配合預防性化療。做了兩個周期的化療后,病人堅決要求停止化療。無奈之下,我們?yōu)椴∪诉x擇了免疫治療,開了抗肺癌核糖核酸針劑(每周兩針),治療持續(xù)了2~3年。病人至今健在,每年到醫(yī)院復查一次,尚未發(fā)現(xiàn)病灶。
原則上,肉眼可以看到的實體瘤必須先去除病灶,按照指南規(guī)范做完放化療后,再用細胞免疫治療。因為,當腫瘤生長時,人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此時無論用何種免疫治療,意義都不大。當腫瘤細胞數(shù)>109時,只能靠外力清除腫瘤,指望細胞免疫治療能把病灶縮小,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對早期腫瘤患者或經(jīng)過手術及放化療后腫瘤負荷較小的患者效果好。它對于手術、放化療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患者體內微小殘留病灶的清除,防止癌細胞擴散和復發(fā),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減少毒性反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細胞免疫治療通常在完整療程結束后,過2~3周開始,療程一般做4~6次。輸入免疫細胞時,有的人主張一次輸完,有的愿意分3次輸完,后者主要是擔心有發(fā)熱反應。每次到底需隔多長時間?目前沒有標準,多數(shù)隔1個月,大家都處在摸索中。如經(jīng)濟允許,建議間隔1個月,連續(xù)做3個療程,以后每半年做一個療程。
有些機構為了贏利或節(jié)約成本,或夸大生物治療的作用,對不適用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也采用該方法;或采用成本低廉的配方。因為不同的免疫細胞培養(yǎng)基和試劑配方成本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由于配方不同,療效差別很大。北京市創(chuàng)盟科技與我院及其他科研機構共同研制、開發(fā)的NKT免疫細胞,單試劑及培養(yǎng)劑的成本即為上萬元,其殺傷細胞的比例也高于一般的免疫細胞,這樣就保證了一定的治療效果。雖然可能因此一年減少十幾萬元的收入,但大家心里更踏實。
康靜波 多年從事各類腫瘤的放射治療及化療應用,擅長全身伽馬刀的臨床工作及頭頸部腫瘤的放射治療。(出診時間:每周三上午門診)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