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健時報 時間:2013-02-02 11:48:53 熱度:1256
廣州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婦科副主任醫(yī)師 區(qū)煦東
不少婦女總喜歡購買一些“護理液”、“清潔液”沖洗外陰和陰道,美其名曰:“健康護理”,可最終往往會因嚴重的陰道炎而要找醫(yī)生求治。這是為什么呢?
正常女性的陰道內的pH值是在3.8~4.4 之間,最適合陰道內乳桿菌的大量繁殖,同時陰道黏膜細胞也會分泌更多的糖原以供乳桿菌生長,其他的條件致病微生物就受到抑制,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鏈。因此,正常女性的陰道內環(huán)境有“自凈作用”。
然而,陰道內pH 值改變以后,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入侵或陰道內條件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陰道炎。例如,如果用水沖洗陰道,陰道內的pH 值就會從4.0 左右升高到5.2 以上,適宜在pH 值5.2~6.6的潮濕環(huán)境中生長的陰道毛滴蟲就會生長繁殖。如果反復使用沖洗液沖洗陰道,長時間應用多種抗生素,或長期使用“護墊”(特別是帶有藥物的“護墊”)、穿緊身化纖厚內褲及肥胖者,則十分適合假絲酵母菌(念珠菌、霉菌)的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感染。根據有關質量監(jiān)測部門公布的數據,目前國內外生產的女性護理液的pH 值介定在pH 值4.0~4.5 之間。如果在陰道內pH 值正常的情況下,長期使用pH 值3.5 的溶液洗滌外陰和沖洗陰道,陰道的pH 值就降低,酸度增高,有利于酵母菌生長,形成霉菌性陰道炎。反之,如果長期使用pH 值4.5 的溶液,陰道的pH 值就上升,酸度減低,抑制了乳桿菌生長,有利于陰道內條件致病菌生長,可能會形成細菌性陰道病。
因為人體皮膚(包括外陰部位的皮膚)的pH 值在5.0~5.6 之間,而外陰小陰唇內側的黏膜及尿道口至陰道口周圍的黏膜的pH 值大約是5.0 左右,如果長期使用pH 值3.5~4.5 的溶液洗滌外陰部,不但將皮膚、黏膜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油脂膜和酸性膜洗掉,使局部皮膚、黏膜失去滋潤和保護作用,同時,使局部皮膚的寄生菌和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就極容易侵入陰道內致病。被外洗溶液造成pH 值過低的皮膚、黏膜容易變得敏感導致瘙癢。發(fā)生了皮膚、黏膜瘙癢時,用外洗液洗滌,因有些溶液含有薄荷成分,讓人洗后有短暫的涼快和愜意的感覺,這樣就促使你天天洗,不洗就不舒服,就像上癮一樣,越洗越癢。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盲目使用外洗藥物的患者,即使是停用外洗溶液后,有些人在兩三個月內,都會有斷斷續(xù)續(xù)瘙癢不適感,總想再用外洗液洗個舒服。
其實,用藥物泡浸或洗滌外陰部,藥物的作用都不能進入陰道內,根本起不到治療陰道炎的作用。這是由于陰道的解剖生理結構決定的。陰道口雖然通向外界,但陰道的前后壁緊密相貼“密不透液”。不要說泡浸藥液時,藥液根本滲透不進陰道,就算是在游泳、潛水時,水下的水壓非常高的時候,都不能把水壓進陰道內。如果在游泳、潛水時,水都能進入陰道內的話,那很快滿肚子都是水了,哪位女性敢去游泳呢?所以,外洗藥物對陰道炎患者來說,洗了也是白洗。
因此,如果發(fā)生外陰或陰道瘙癢,必須找醫(yī)生查清病因后對癥治療,盲目自行用藥洗滌,不但達不到治療或預防的作用,反而給致病菌以有機可乘。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