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5-05-16 18:37:35 熱度:32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于2025年5月15日(周四)下午15:00召開健康中國中醫(yī)藥健康促進主題發(fā)布會之“飲食中的中醫(yī)養(yǎng)生”專題發(fā)布會,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中醫(yī)藥專家出席,介紹食養(yǎng)藥膳在中醫(yī)藥健康促進方面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網記者
我的問題是,不同地區(qū)食養(yǎng)藥膳有什么差異?在食材的選用和烹調方式上該怎么選擇?謝謝。
廣東省中醫(yī)院院長張忠德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知道,“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是老祖宗最出名的一句話,由于南北氣候和人群特質不同,養(yǎng)生的需求也不同,南方地區(qū)氣候炎熱,夏季漫長而且高溫多雨、悶熱潮濕,許多廣東朋友都知道,受此氣候的影響,人體汗出得特別多,因此嶺南地區(qū)“以湯養(yǎng)生”的理念融入到千家萬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嶺南獨特的文化符號。
我們在食材選擇上,南方注重選擇清熱祛濕、健脾補氣、養(yǎng)陰生津類的藥材。例如,清熱祛濕類的荷葉、赤小豆、冬瓜等,健脾補氣的五指毛桃、山藥、白術等,養(yǎng)陰清熱的烏梅、百合、玉竹等等。廣東人還喜歡用雞蛋花、木棉花、布渣葉、火炭母等嶺南的草藥煮涼茶喝,祛暑祛濕,比如王老吉、廿四味、五花茶、癍痧等等耳熟能詳?shù)膹V式涼茶特別多。
而在烹調方面,南方多采用煲湯、燉湯、清蒸的方式,追求原汁原味,口感上清潤為主。比如竹蔗茅根馬蹄水、冬瓜荷葉燉水鴨、粉葛赤小豆鯽魚湯等等,都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常見的夏季清熱去暑的藥膳。
而在北方,由于氣候較為寒冷,在食材的選用上以面食跟肉食,這些屬性溫,功效以補氣溫陽祛寒為主的食材,如羊肉、牛肉等溫補制品可以很好的御寒。但是要注意,脾胃虛弱的人群,在肉食、面食太多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積食,或者積食化火,引起口腔潰瘍等等不適,我們可以按以下方法去處理。如果肉食吃得特別多,導致積食,可以用山楂、烏梅、麥芽做成代茶飲。面食導致的積食,我們可以用麥芽、谷芽、陳皮等制作的代茶飲來健脾消食。此外,長期食用大量面食和肉類的人身體容易偏胖,適當控制飲食的同時,可以用黨參、白術、茯苓、炒薏苡仁等補氣健脾祛濕的藥材,搭配麥冬、麥芽、烏梅等消消食,這樣幫助自己管理好體重。
在烹飪方面,北方多采用燉、炸、燒等方法,口味比較重。在烹飪的時候往往經常搭配胡椒、花椒、八角等辛香調料驅寒,所以,這些辛辣的食品相對溫燥,吃得太多可能會出現(xiàn)口干咽干、大便干結等傷陰的表現(xiàn),我們適當搭配一些酸菜、酸蘿卜等等酸味的食材,既可以開胃消食,又可以養(yǎng)陰潤燥,這樣南北不同的地區(qū)就會適應了。
謝謝你的提問。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