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12-09-01 08:59:53 熱度:1308
本報訊 8月26日上午,2012年第六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暨應用心理學高峰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主題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應用心理學的傳承、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化發(fā)展”。大會主席、國際心理科學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長張侃教授致開幕詞說:“心理學的發(fā)展已經(jīng)走過了133個年頭,逐漸走出實驗室的象牙塔,發(fā)展成為‘邁向人民的心理學’。全社會和心理學界也更加明白了,心理學只有為人民創(chuàng)造價值,才有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與保障!”
武漢大學心理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鐘年教授提出“邁向人民的心理學”,希望凸顯中國心理學的責任與擔當。其觀點引發(fā)近千名參會代表們的強烈共鳴,現(xiàn)場掌聲不斷。
“中國心理學家大會”作為中國應用心理學界極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圍繞心理咨詢、人力資源管理、全面素質教育、信心經(jīng)濟與心理學家的社會責任、心理資本、從幸福家庭到幸福中國等主題,展開了廣泛的學術與經(jīng)驗交流。本次大會由成功之道教育集團主辦。
本刊見證了來自大會的心理學走進大眾心門的腳步。
心理正能量
■臺灣彰化師范大學輔導與咨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所長王智弘:
助人工作的目的在于助人而不欲害人,勿因工作疏忽、知識不足或一念之差而傷害他人,但心理咨詢師是人,身而為人,會疏忽,會犯錯,會遭遇困難和瓶頸,面對人生的關卡,看人性光輝的一面,尊重他人的價值。這是咨詢師的堅持,也是每個人的需求!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咨商員教育哲學博士、美國國家咨商師楊瑞珠:
我們都在用心理學生活。生命風格如柳樹,沒有一片柳葉是一樣的,每個人有不同的經(jīng)歷和故事,不斷找回最早的記憶,會發(fā)現(xiàn)當下的自己正在成長。人止于天,止于命,有時候我們期待下一代像天一樣,其實我們應尊重平等社會秩序,那樣我們才有歸屬感,我們需要接納不完美。
■臺灣輔仁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長榮大學助理教授、臺灣舞蹈治療研究協(xié)會理事長邱惟真:
不要怕不會跳舞,每個人都會跳舞。身體值得開發(fā),特別是東方人,身體被層層限制了。忘了身體的自由,忘了身體是自己的。舞蹈治療能幫助我們找到身體,然后與心靈做連接。從身體到心理學會照顧自己的能力。
■臺灣南華大學副教授、“正念中心”主任李燕蕙:
念:今心;當下之心。正念,體驗活在當下的力量。正念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而不作判斷。它起源于佛教、道教、瑜伽,也蘊含在愛默生、梭羅、惠特曼、美洲原住民的智慧中。關鍵在于以審慎明察、持續(xù)不斷的關注,欣賞當下,與當下培養(yǎng)一種親密感。
■知名心理學專家、催眠專家、四川大學實用心理與人才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格桑仁澤:
得覺境界:不得不覺者為下,得而不覺者為中,有得有覺者為上,不得而覺上上者,人生唯一字,覺也。
■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北京“讀你心意心理咨詢中心”督導臨床心理學博士朱建軍:
意象可以喚起心理能量,能特定性激發(fā)某種心理品質,也能引導某種具體行動。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意象,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價值,發(fā)揮出這些意象的價值,就可以轉化為心理資本。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