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19-04-10 15:17:20 熱度:912
劉 念
老老相依,說到底還是為了尋找一份精神上的寄托
幾位老人生活在一起,買菜、養(yǎng)雞、跳舞、出游……這不是老年團體的偶爾活動,而是“抱團養(yǎng)老”的日常景象。最近,杭州的一群“老伙伴”,以新潮的養(yǎng)老模式受到網友們關注。
抱團養(yǎng)老,原理并不深奧。兩年前,一位發(fā)起人在報上發(fā)布招募信息,幾位志同道合的老人就聚到了一起。在發(fā)起人自家的大房子里,老人們同吃同住,結伴娛樂;有獨立房間,住得不遠,相互照應方便;水電等生活費大家平攤,每人每月千余元;來去自由,別了老伙計,又添新朋友。
年邁者為啥愿意抱成團?倒不見得都是無依無靠、被動應對,也可能出于主動選擇。驅動力之一就是,它有樂。老人們年紀相仿,容易有相同的經歷、共同的話題、相近的愛好,更適合充當彼此的玩伴。一天到晚,大家歡歡樂樂,多好。
它有底。在自己家,兒女再多,也難免要忙工作、搞社交、帶孩子,沒法兒總圍著長輩轉,“?;丶铱纯础辈蝗菀鬃龅健6岳习槔?,則時間充裕、節(jié)奏合拍,身邊總能有人守著,發(fā)生意外不至于孤立無援。
更重要的,它有情。老老相依,說到底,還是為了通過這些交往來交友、交心,重新搭建社交聯(lián)系,從而尋找一份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
最近有一檔節(jié)目,介紹了某位老藝術家的老年公寓生活。老人兒子蠻孝順,自家房子也大,也有保姆,為啥還是選了公寓?人家說了:“養(yǎng)老就為生活愉快。”家里寬敞,可自己住也空蕩,不如老年公寓住得舒心。況且,這里設施挺齊全,服務又專業(yè),老人們串串門、旅旅游、搞搞文藝,有趣極了。
養(yǎng)老,在精神上應避免沒著沒落。抱團養(yǎng)老模式之所以奏效,正在于為老人重建了社會關系、激活了社會機能,從而使老年生活富有了能動性與人情味。
抱團養(yǎng)老,發(fā)展趨勢尚待觀察。這種做法是城市老人養(yǎng)老的一種嘗試。期待更多樣的、更貼心的養(yǎng)老模式,為老年生活提供選擇。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