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18-04-28 08:16:54 熱度:876
本報記者 喻京英
預防接種是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兒童的“健康保護傘”。4月25日是中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預防接種,守護生命”。通過疫苗的預防作用,可以切實保障接種疫苗的兒童身體健康,有效防止相應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
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自1978年開始實施免疫規(guī)劃以來,通過接種疫苗,已于2000年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確認無脊髓灰質(zhì)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疾病的發(fā)病,兒童可預防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有效保障了兒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預防接種讓疾病無機可乘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要“堅持預防為主”。為實現(xiàn)《“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的目標,首先就要減少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對兒童的威脅。因此,做好預防接種對實現(xiàn)健康中國戰(zhàn)略意義重大。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所長吳疆表示,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經(jīng)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接種主要是針對易感者進行,通過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其對以后的感染或疾病產(chǎn)生免疫力,從而可以預防和控制大量傳染病,而且越來越多地用于防控由傳染性因子引起的若干慢性病。
據(jù)了解,疫苗接種在提高個體免疫水平的同時,也會提高整個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體免疫屏障的形成。當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時,即使有傳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已經(jīng)接種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護,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機會就大大減少,傳染病的傳播鏈也被人為阻斷,傳播的范圍受到限制,從而減少傳染病擴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預防接種是防控傳染病的根本所在。以肺炎球菌性疾病為例,在所有疫苗可預防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又被稱為嬰幼兒“健康殺手”。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肺炎球菌很容易侵入身體多個不同部位,導致一系列侵襲性或非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嬰幼兒出生后因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從而使得他們更易感染各種侵襲性疾病。世衛(wèi)組織因此將肺炎球菌性疾病列為需“極高度優(yōu)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并表示疫苗接種是最合乎邏輯和最有效阻止耐藥性蔓延的方法。
肺炎球菌成疾病元兇
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估算,全球每年約有160萬人死于肺炎球菌疾病,其中70萬至100萬為5歲以下兒童。而在中國,5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人數(shù)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印度。
肺炎球菌,也稱肺炎鏈球菌,是肺炎球菌性疾病的致病菌,廣泛定植于人類鼻咽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帶菌狀態(tài),但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可致病。在近日舉行的第11屆肺炎球菌及肺炎球菌疾病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指出,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肺炎球菌很容易侵入身體多個不同部位,導致一系列侵襲性或非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傳播或定植的肺炎球菌穿越粘膜屏障,引起非侵襲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竇炎等,嚴重的會進入血流,可引起侵襲性疾病,如腦膜炎、菌血癥、菌血癥性肺炎等。因此,面對肺炎球菌性疾病給患兒家庭以及全社會帶來的沉重負擔,采取主動免疫預防刻不容緩。
作為該領域國際頂尖的學科研討會,來自全球的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方面的權威專業(yè)人士,共同針對肺炎球菌及肺炎球菌疾病相關的基礎科學、微生物學、流行病學、治療和預防領域的最新發(fā)現(xiàn)等方面議題進行研討,旨在提高公眾對肺炎球菌疾病的認識,呼吁各國重視疫苗接種,保護兒童免受肺炎球菌疾病的侵害,降低其全球重大疾病負擔。
疫苗預防至關重要
首都兒研所重癥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任曉旭教授表示,肺炎鏈球菌主要是通過人傳人的飛沫感染而傳播,兒童是其主要攜帶和傳播人群。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2歲以下兒童是肺炎球菌感染發(fā)病率最高的人群,有75%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和83%肺炎球菌腦膜炎患者為2歲以下兒童。中日醫(y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王琳教授解釋說,5歲以下兒童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尤其是6個月月齡以內(nèi)的寶寶,其免疫力主要依靠出生時從媽媽身體獲得的母傳抗體,隨著嬰幼兒成長逐步降低,嬰幼兒6月齡時降至最低。而此時嬰幼兒自身對病原感染的免疫力極低,給肺炎球菌提供了最佳入侵機會,成為肺炎鏈球菌性疾病發(fā)病率最高的時期。
王琳強調(diào),肺炎球菌性疾病主要采取抗生素治療,一旦發(fā)展為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不僅治療難度會增加,且花費不小。通過疫苗接種能夠有效減少耐藥菌株泛濫,這使得用于預防的肺炎球菌疫苗變得尤為重要。疫苗接種是針對傳染病的最有效預防措施。隨著嬰幼兒肺炎球菌疫苗在全球不同國家的引入,由疫苗血清型導致的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顯著降低。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yī)師鄭東旖表示,疫苗接種不僅可以保護適齡嬰幼兒遠離其覆蓋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還有益于孩子的身心智力發(fā)育,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鄭東旖說,為有效預防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應盡早規(guī)劃接種時間,以保證每一個寶寶從出生起就能夠獲得全面的保護,遠離肺炎球菌疾病的侵襲。
鏈接
正確認知疫苗接種
我國將疫苗分為第一類疫苗和第二類疫苗,已研制成功并上市的有41種疫苗,其中14種為第一類疫苗,其接種率較高,其余第二類疫苗接種率相對較低。鄭東旖強調(diào),問題大多出在對疫苗的認知誤區(qū)上。從日常的臨床和過去多年的疫苗不良事件看,疫苗信息傳播存在不科學、片面、甚至誤導的情況,這不僅讓公眾感到恐慌,更大的危害是讓很多本該接種疫苗的兒童錯過了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為一些疾病的侵襲留下了隱患。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傳播科學的疫苗知識,引導公眾規(guī)范接種疫苗,從而保護兒童的健康。
由于人們?nèi)狈︻A防接種知識和醫(yī)學科學知識的限制,往往把預防接種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與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混同。首都兒科研究所重癥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任曉旭特別強調(diào),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有資質(zhì)的正規(guī)接種點接種疫苗。在接種疫苗時,要如實告知預防接種醫(yī)生兒童及其家族的過敏史。以及近期的健康狀況,以便預防接種醫(yī)生可以更加科學地做出能否接種疫苗的判斷,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接種疫苗之后,不要馬上帶孩子離開接種點,一定要停留30分鐘,目的是觀察是否有突發(fā)不良反應,確定無反應再離開。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