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健康之窗 時間:2012-06-14 16:57:17 熱度:1329
足浴是我國的傳統(tǒng)保健方法之一,足浴通俗地說就是用熱水泡洗腳,是非常簡便易行的一種自我保健法。古人認為,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文壇巨匠蘇東坡、陸游等醉心于“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洗腳上床真一快”,連貴為“天子”的乾隆帝,也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的養(yǎng)生之道。
足浴時,雙腳放入溫水中浸泡,水溫一般保持為40℃~50℃,水量以淹沒腳踝部為好,浸泡時間為5~10分鐘。然后用手按摩腳心,按摩時動作要緩慢、連續(xù)、輕重合適。開始速度要慢,時間要短,等適應后再逐漸加速。
足浴養(yǎng)生的機制是:
1、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是足之陰經(jīng)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jīng)的終止點,踝關節(jié)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如果經(jīng)常用溫水洗腳,能刺激穴位,加速血液運行,調(diào)整臟腑,疏通經(jīng)絡,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除邪的目的。
2、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腳為人體“第二心臟”,腳掌心有無數(shù)的神經(jīng)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經(jīng)常用手掌按摩刺激腳心,可強心健腦,防止早衰。另外,足浴利用水溫和水流的物理作用,可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降低局部肌張力,有助于消除疲勞。足浴時,在熱水中加入一些適量的藥品,還可以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如腳癬、腳臭、腳干裂、腳汗過多,足跟痛、凍瘡、下肢浮腫、下肢麻木、四肢不溫、感冒、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夜尿頻等。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