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健康之窗 時間:2012-06-10 10:35:57 熱度:1265
早在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中就有心理平衡,而1992年維多利亞宣言健康四大基石中也有心理平衡,臨床上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也需要心理平衡。
上溯至2400年前的《黃帝內(nèi)經(jīng)》和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直至近代馬克思的“一份愉快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都是貫穿同一思想:所有健康長壽處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總和。
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償功能才能處于最佳的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一切疾病都能減少。因此,誰掌握了心理平衡,誰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誰就掌握了健康的主動權(quán)。
現(xiàn)實生活中心理平衡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這不僅是因為客觀環(huán)境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還因為心理平衡并非一個理論問題,更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品德修養(yǎng)和生活實踐長期磨練、不斷升華的過程,決非朝夕之功可以解決。心理平衡并非心如古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華和心靈凈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jié)晶。
做到心理平衡的三個“三”:
三個正確
一是正確對待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二是正確對待他人,心中常有愛心;三是正確對待社會,常懷有感激之情。
這樣在社會交往和事業(yè)追求中才能給自己準確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觀準確,基本上處事就能夠比較得心應手,心理壓力就小,這就是科學的世界觀。
三個“既要”
既要全心全意奉獻社會,又要盡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有片殷殷報國志,在工作中力爭一流,又要有顆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三是既要有精益求精的事業(yè)追求,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閑愛好。
這樣人的心境和情緒,認知和感覺才能有充分的深度和廣度,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疤故幨帯倍弧俺F萜荨薄櫲璨惑@,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上云卷云舒。忙里有余暇,登高臨水觴詠;身外無長物,蔬食布衣琴書。這是科學的價值觀。
三個快樂
春風得意時要助人為樂。助人是人生快樂之本,“愛有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助人的過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華,心靈也得到了凈化。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知足長樂。人無十全十美得必有失不如意事常八九。幸福本無固定的標準,幸福是一種個性化的見仁見智的感受。一位哲學家說過:“生活像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身處逆境中要自得其樂,不能氣餒。因為世上萬物,福禍相依,風水輪流。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都是自然界的回歸現(xiàn)象,而回歸現(xiàn)象是宇宙普遍規(guī)律。因此逆境時意味著光明就在前面,正如巴爾扎克說過:“苦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用積極、正面、樂觀的眼光看世界,永遠保持快樂的心境既是一門健康的科學,又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就看你是用“春風桃李花開日”的積極、樂觀利導思維看世界,還是用“秋雨梧桐葉落時”的弊導思維看世界了,同樣的事物結(jié)果可以完全不同,既可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也可以“無可奈何花落去”。心境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的。這是科學的人生觀。
總之,心理平衡對于健康、長壽、疾病、康復乃至人生事業(yè)都有重大關系,關鍵是有一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6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