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14-11-02 09:01:15 熱度:1241
仲偉同 武倫鵬
人參在我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象形文字“參”字,人參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我國的人參產量占世界的70%,吉林省產量占我國80%,“長白山人參”已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人參已經成為吉林省東部山區(qū)農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yè),是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把人參作為藥品使用,使人們形成了人參不可食用的誤區(qū),導致了我國人參應用領域空間縮小,極大地限制了人參產業(yè)的發(fā)展。
國家參茸中心是最早提出人參應“藥食同源”的檢驗機構,從2005年開始,就不遺余力地推進人參“藥食同源”進程,最終促成了吉林省2011年成為首個人參藥食同源試點省份。2012年8月29日,原衛(wèi)生部發(fā)布《關于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的公告(衛(wèi)生部公告2012年第17號)》,人工種植人參可以作為食品使用。該公告的發(fā)布實施,為我國人參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且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于人參進入新資源食品”的公告附件中規(guī)定,作為新資源食品的人參為“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的人參”。但是,這項規(guī)定并不妥當,不適應新時期人參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人參產業(yè)發(fā)展的實際,甚至已成為制約人參產業(yè)深度發(fā)展的政策性障礙。
國際上,2009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第32屆大會正式將人工栽培人參納入世界食品法典,并審議通過了《人參制品》國際標準(CODEX STAN 295R-2009),規(guī)定了標準適用于作為食品或者食品成分的人參制品。我國作為成員國,參加該屆大會并審議通過了該標準,標準中并沒有限定人參生長年限。實際上,許多國家早已將人工種植人參作為食品管理,但這些國家中沒有一個限定人參生長年限。比如韓國人參90%以上是通過食品形式消費的,在韓國商店、超市、餐廳等,均有含人參的食品,如飲料、餅干、糖、茶、方便面、果醬、人參蜜片等,形成了全民保健意識。
從我國人參的栽培情況來看,我國人工種植人參始于西晉,至今已有1600余年。在這期間成品人參絕大部分為5年生以上,這里自有其技術及成本收益率上的原因。
首先,由于參地病原微生物如銹腐菌,隨著人參年生增加呈幾何級數(shù)地增多,6年生以上人參多出現(xiàn)“燒須”、病多、減產等現(xiàn)象,這是人工種植人參的技術性限制條件。其次,通常人參的有效成分的積累,是隨著其年生的增加而增多,但不同年生人參有效成分并非和年生長短呈正比關系。我國著名人參專家李向高教授對此曾進行過專題研究,在人參生長期中,前4年人參皂苷積累較快,后二年較慢,6年以上者增加更慢。人參種植屬經濟活動,因而其活動必然受成本收益規(guī)律的支配。以上兩點是人工種植人參多以6年生作為采收年限的主要客觀原因。
從我國人參產業(yè)實際考量,目前我國種植,加工及流通的人參絕大部分為5年生和6年生。若限定5年及5年以下,不符合人參生產實際,對我國人參產業(yè)發(fā)展將會造成直接損害,而且不利于我國人參產業(yè)與國際市場接軌。
綜上,建議將《衛(wèi)生部公告2012年17號》附件中的“來源: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人參”修改成“來源:5年以上人工種植人參”。結合《公告》附件中的其他限制性條件,這樣既可以做到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又可以促進我國人參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進而保障我國人參產業(yè)在國際上的應有地位。
人參產業(yè)是我國的特色資源產業(yè),更是民族產業(yè),人參藥食同源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而且從理論和實踐上都不存在問題,我國人參產業(yè)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的第一要務就是深度推進人參“藥食同源”。
(作者分別為全國參茸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國家參茸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14
2025-05-06
2025-04-22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