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時間:2014-07-12 18:08:03 熱度:859
本報記者 尹若雪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多在50歲以后發(fā)病。目前我國帕金森病病人已經(jīng)高達200萬左右,也就是說100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是帕金森病人。近日,衛(wèi)生部北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主任陳海波教授指出,我國帕金森病的治療率很低,經(jīng)常存在誤診問題。
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65歲以上人口中的發(fā)病率是1.7%,85歲以上增加到4%左右。而治療率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中還不到40%,農(nóng)村等偏遠地區(qū)則更低。陳海波說,造成治療率低的原因與疾病早期診斷經(jīng)常會誤診有關,很多患者都是就診3次以上才被確診,有些甚至會延遲半年以上。這是因為患者和醫(yī)生對該病的癥狀不是太熟悉。
提到帕金森病,大家無不例外地會想到雙手不停顫抖等癥狀,而事實上,動作慢、活動僵硬也是帕金森病的表現(xiàn)。比如,很多人會覺得,動作遲緩、走路慢都是衰老的正?,F(xiàn)象,卻不知這些可能是帕金森病造成的。此外,帕金森患者還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便秘、失眠、認知困難、嗅覺減退、疼痛或麻木等非運動癥狀,這些同樣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但這些非運動癥狀常常會被人忽視。
需要提醒的是,帕金森病一旦發(fā)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進性加重,有證據(jù)提示,疾病早期階段的病程進展較后期階段要快,因此一旦早期診斷,應盡早開始治療。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主任陳生弟教授表示,帕金森病的管理,既要控制運動癥狀,同時要注意盡量延緩和減少運動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有針對性地采取藥物治療,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另外,對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要采取全面綜合的治療,“多管齊下”,藥物首選,并配合運動療法、心理疏導及照料護理等,如此才能真正控制好帕金森的病程發(fā)展。▲
帕金森病問卷自查
由美國專家坦納教授等人在1990年研制的帕金森病篩查問卷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帕金森病篩查工具,其問題構(gòu)成簡單,您不妨一測。
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2.你寫的字和以前相比是不是變小了?
3.有沒有人說你的聲音和以前相比變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嗎?
5.你的腳是不是有時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樣抬不起來?
6.你的面部表情是不是沒有以前那么豐富?
7.你的胳膊或者腿顫抖嗎?
8.你自己系扣子困難嗎?
9.你走路時是不是腳拖著地走小步?
評分:
答案為“否”計0分,“是”計1分,“不知道”也計0分。包含問題2時,臨界分值為3;不含問題2時,臨界分值為2。分值越高,帕金森患病可能越高,最好及時去醫(yī)院確診。▲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