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時間:2013-11-30 10:27:19 熱度:898
本報記者 王淑穎
在臺灣,“林杰梁”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是臺灣唯一的臨床毒物學教授,長期專攻于毒物學與腎臟科,更有“毒物權威”之稱;每逢發(fā)生食品安全問題,他總挺身仗言,告訴大家事實真相;他在多個場合提醒大家提防飲食中的各式毒害,被臺灣民眾稱為“食品安全”的捍衛(wèi)者。本期,《生命時報》記者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位臺灣毒理權威的飲食原則,并請權威食品安全專家解讀。
原則一,不鼓勵吃面包,因為面包藏太多油脂,很多還含危害人體健康的反式脂肪。大連市中心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王興國告訴記者,市面上的面包并不都存在這個問題,有些面包,比如法棍面包,脂肪含量跟饅頭相仿,并且不含反式脂肪。消費者在選購時認真閱讀營養(yǎng)標簽,就能找到低脂的健康面包。
原則二,多吃應季食物。應季果蔬價格較便宜,而且農藥殘留較少。王興國指出,和大棚種植的反季果蔬相比,應季果蔬更新鮮,營養(yǎng)也更好,因此,在果蔬供應充足的季節(jié),應該首選當季的食物。但是在果蔬種類較少的季節(jié),吃一些大棚蔬菜來實現(xiàn)均衡飲食是可取的。無論什么季節(jié),吃新鮮蔬菜水果總比不吃或者吃腌制蔬菜要好。
原則三,只吃雞胸或雞腿,不吃雞皮。王興國完全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一般來說雞皮中的脂肪較多,膽固醇含量較高,并且雞皮中的污染物含量較高。尤其是烤雞,經(jīng)過烤制后,雞皮中的膽固醇被氧化,形成膽固醇氧化產(chǎn)物,對人體造成較大危害。若烤制時溫度控制不當,還有可能產(chǎn)生致癌物。
原則四,不碰豆腐乳、豆瓣醬、梅干菜、雪里紅和咸白魚,如果這些食物發(fā)酵過程不當,可能發(fā)生致病菌污染。王興國認為,豆腐乳和豆瓣醬是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發(fā)酵食品,大型企業(yè)對它們的生產(chǎn)過程把控很嚴,一般不會出現(xiàn)微生物超標的問題。但這兩者含鹽量較高,需要控制攝入量。相比之下,其余三種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較低,尤其咸白魚還有致癌風險,不建議大家食用。
原則五,汆燙青菜。汆燙就是“清洗”,農藥也會減少。王興國表示,汆燙確實是減少蔬菜農殘的一個好方法,此外,它還能起到去除草酸、殺滅病菌的作用,值得推薦。
原則六,不吃大型魚。大型魚體內易聚集重金屬。寧可吃水煮的巴掌大的靖魚、竹莢魚、秋刀魚,照樣能得到好脂肪。王興國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他解釋說,海洋中的生物存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現(xiàn)象,因此,往往越大的魚,體內重金屬越多?!?/span>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