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醫(yī)藥報 時間:2013-07-11 13:06:34 熱度:1087
□ 蔡晧東
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有兩大類藥物:一類是干擾素,既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又有抗病毒作用;另一類是核苷(酸)類似物,有很強的抗病毒作用,但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不明顯。這兩類藥各有優(yōu)缺點,很多醫(yī)生在為患者治療前往往為藥物的選擇而糾結,不知道應該首選哪類藥物為好。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這兩類藥物的特點。
在抗病毒治療中,病毒的抑制和清除是與機體免疫系統(tǒng)作用直接相關的,只有機體免疫作用很強且抗病毒作用也很強時,病毒的持久抑制或清除才有可能實現(xiàn)。干擾素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以調(diào)動機體自身的免疫機制,更好地抑制病毒的復制。從這個角度來看,干擾素有它很大的優(yōu)勢。使用干擾素可以使一部分患者通過1年或者更長時間的治療,停藥之后保持病毒持久抑制。目前的研究顯示,干擾素治療后患者的e抗原血清學轉(zhuǎn)換比核苷(酸)類似物要高一些,停藥之后持久應答更好一些,這是它的優(yōu)勢。但是干擾素也有它的劣勢,如:不良反應較多、需要注射給藥、抗病毒作用較弱等。
核苷(酸)類似物的最大優(yōu)勢是抑制病毒作用很強,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很小,非常安全。相對來說,這類藥物的應用人群更廣泛,不單純只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包括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還有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肝移植患者等都可以使用,所以應用范圍很廣。這是它的優(yōu)勢。但是這類藥物沒有固定的療程,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服用3年以上甚至終生服藥,而長期應用核苷(酸)類似物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著病毒變異所致的耐藥問題。
因此,許多醫(yī)生主張,如果患者的年齡較輕,HBV DNA<108拷貝/毫升,尤其是女性和非母嬰傳播的患者最好先選擇比較有固定療程的干擾素治療。如果干擾素治療6個月以上無療效時,再選擇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但是,年齡較大或病情較嚴重(如肝硬化)的患者使用干擾素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應首先選擇核苷(酸)類似物治療。
(作者單位:北京地壇醫(yī)院)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