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時間:2013-07-05 14:50:47 熱度:1146
本報記者 張 靜
一雙健康的眼睛,是人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然而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自己的窗外正變得模糊。今年“愛眼日”發(fā)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共有4億多近視眼患者,總人數居世界第一;全國近視發(fā)病率達33.3%,青少年近視發(fā)病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中老年人白內障、干眼癥、青光眼等眼病也呈上升趨勢。近日,臺灣《康健》雜志近日總結了8個護眼新方法,《生命時報》記者為此采訪了眼科權威專家,教你遠離傷眼因素。
1 幫眼睛躲太陽
10點到15點是一天中陽光最強的時段。北京醫(yī)院眼科副主任醫(yī)師王錚告訴記者,過強的紫外線會導致角膜損傷,造成黃斑病變,加重白內障。臺北馬偕醫(yī)院眼科主治醫(yī)師周盟超提醒,外出一定要戴太陽鏡,幫眼睛躲太陽。鏡片最好是灰色、茶色、棕色,防紫外線功能最強;其次為綠色;最次為藍色、紅色、粉紅色。顏色深的鏡片不一定好。如果鏡片沒有防紫外線功能,深色鏡片會令瞳孔放大,讓更多紫外線進入眼中。
2 冷熱交替敷眼
臺北市立聯合醫(yī)院陽明院區(qū)眼科主任蔡景耀醫(yī)師建議,早晚各花5~10分鐘熱敷眼睛,促進眼周血液循環(huán),幫眼睛放松。如果眼睛出現浮腫、干癢、疲勞等癥狀,可先冷敷再熱敷。國家衛(wèi)計委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眼科教授褚仁遠補充,洗澡時也可以采用這種冷熱水交替的方法。王錚說,當眼睛有了急性炎癥時,如出現麥粒腫、眼瞼紅腫,或者眼睛有外傷時,冷敷可起到緩解的作用;熱敷則更適合患有干眼癥的人,一般用溫熱的毛巾敷眼瞼10~15分鐘就能有所改善。一手抻著外眼角,把眼皮拉平,一手按摩睫毛根部,也能緩解干眼癥的不適。
3 每天眨眼300下
正常情況下,20~40歲的人每分鐘眨眼約20次,但看電腦或開車等注意力高度集中時,眨眼次數會減少到每分鐘4~5次。王錚說,每眨眼一次,就會在眼表形成一個新的淚膜。眨眼次數少了,自然淚膜分泌不足,讓眼睛干燥酸澀。此外,淚膜有清潔、保護眼表的作用,眨眼少了,還易導致角膜病變。一般來說,每天眨眼最少300次。除了有意識地眨眼外,打開加濕器或在桌上放一杯水,也會讓眼睛很舒服。
4 電腦屏幕比眼睛低
《康健》雜志發(fā)現,眼科醫(yī)生在選擇和使用電腦時,電腦屏幕要15寸以上;眼睛和屏幕之間的距離,是屏幕對角線長度的3~5倍;眼睛望著屏幕中央時,向下呈15°~20°角;看完一頁文字再向下滾動;邊看資料邊打字時,把資料豎在電腦旁,不讓眼睛來回換焦距。王錚補充,很多平板電腦越做越小,對眼睛的傷害越來越大,且液晶屏亮度大,對眼睛的刺激更厲害。她建議,看小屏幕不超過1小時,尤其是手機,亮度不能過暗,否則對比度就會降低,同樣傷眼睛。
5 間隔45分鐘往遠看
褚仁遠形象地比喻,人的眼球就像照相機的鏡頭,近視眼是因為鏡頭調節(jié)的靈敏度下降了。好的鏡頭要不停地前拉、后拉,好的眼睛也要不停地遠看、近看,保持肌肉的彈性。有研究表明,小孩的視疲勞極限是35分鐘;中學生為40分鐘;大學生和成人為45分鐘。所以到了這些時間,要調節(jié)一下眼睛的焦距。臺北市立聯合醫(yī)院仁愛院區(qū)院長翁林仲只要一接電話,就站起身來遠眺;臺灣國泰醫(y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則會在離辦公桌較遠的地方放一盆綠色植物或一張家人照片,“誘惑”自己不停地往遠處看。
6 睜一只閉一只自測眼睛
兩眼一起看時,往往發(fā)現不了單眼的問題,翁林仲院長建議,經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看遠處一個固定的東西,檢查左右眼是否正常。王錚建議走在路上,可以看看遠處的電線桿是不是直的,如果發(fā)現自己看它是彎曲的,說明眼睛可能出現了黃斑病變。另外,老人一旦發(fā)現遠處的東西看不清了,而且顏色發(fā)黃、灰暗,可能是白內障的早期表現。
7 晚上看書開兩盞燈
中山醫(yī)科大學眼科中心教授余敏斌提醒,床前燈和臺燈的光線不是從正前方或正上方投射下來的,會造成視疲勞;時間長了,第二天眼睛會發(fā)疼、發(fā)脹。如果一定要看,最好同時打開大燈,以減少房間內的明暗差。
8 少吃甜食多咀嚼
人體血糖升高,會降低體液滲透壓,使晶狀體變形,屈光度增高,易導致近視。對孩子來說,吃糖過多會令體內鈣含量減少,造成眼球外壁鞏膜彈力降低,易形成近視。此外,日本研究表明,喜歡吃軟的食物的人,視力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咀嚼會讓眼球晶體的肌肉得到調節(jié)。因此,多吃胡蘿卜、豆類、干果等耐嚼的食品,能預防近視?!?/span>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