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3-06-20 07:20:04 熱度:1093
□本報記者 王 丹□
針對6月18日香港政府新聞網通報維C銀翹片事件,接受記者采訪的藥學專家,對于香港處理此次事件的態(tài)度都表示了贊同:“一方面可以警示公眾,謹慎合理使用中西藥復方制劑,另一方面也應引起我們反思,在加強藥品安全監(jiān)管、使用方面進一步做出改進。
應確定同名藥品是否有類似問題
此次事件的起因是去年10月,一名41歲女性因橫紋肌溶解及低血鉀,被送往香港瑪嘉烈醫(yī)院接受治療,此后血鉀一直偏低。在今年6月的一次復診中,她告訴醫(yī)生,自己曾用過標示為“維C銀翹片”的口服藥。香港醫(yī)管局對該藥品進行化驗,發(fā)現該產品含有兩種未標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藥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而產品說明書中標示的維生素C、對乙酰氨基酚以及馬來酸氯苯那敏卻并未被驗出。
“根據現在獲得的信息,該事件似乎應歸為藥品不良事件,而非藥品不良反應?!北本┐髮W第三醫(yī)院的臨床藥師張婷表示,“分析此次事件,首先需要確定患者使用的是不是合格的藥品”。
“維C銀翹片應含有金銀花、連翹、桔梗等10味中藥,以及維生素C、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3種西藥成分。但根據媒體報道,事件提及的藥品不含說明書指定成分,而含有其他未標明的成分,這一藥品應該被認定為假藥?!睆堟谜f,藥品監(jiān)管部門應監(jiān)督檢查,確定同名藥品是否有類似問題。
涉事西藥成分大陸仍在使用
我國大陸地區(qū)也曾就中西藥復方制劑“維C銀翹片”的安全性問題進行過通報。據2010年9月第32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顯示,2004年1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有關“維C銀翹片”的病例報告數共計1885例,主要累及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皮膚及附屬臟器等。其中,嚴重不良反應病例共計48例,占總數的2.55%,無死亡報告病例。
海軍總醫(yī)院藥劑科原主任孫忠實教授直言,對于藥品安全性的評估不能光看出現了多少起不良反應,更要看有多少人次使用了該藥品,特別要看其中嚴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孫忠實表示,“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因可能引發(fā)溶血性貧血、粒性白血球缺乏癥等嚴重不良反應,在上世紀80年代先后被多數國家禁用。在我國,這兩種藥品雖然已不能作為單獨用藥,但仍然允許在復方制劑中使用。
記者查閱文獻發(fā)現,目前多種中藥復方制劑、西藥復方制劑中均含有上述兩種成分,例如復方鹽酸金剛烷胺片、去痛片、復方阿司匹林片等。
上述藥物是否會發(fā)生與此次報道事件相同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應,孫忠實坦言“不好說”,需要嚴密監(jiān)測,如出現問題及時做出干預。
中西藥復方制劑監(jiān)管需加強
導致此次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官方仍在調查中。但專家表示,不論結果如何,對中成藥添加西藥造成的藥品不良事件都應加強監(jiān)測和干預。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藥劑科副主任楊毅恒指出,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中西藥復方制劑多達數百種,常用的除維C銀翹片外,還有咳特靈片、鼻炎康片、珍菊降壓片、消渴丸、感冒靈顆粒、新癀片等。目前,我國對于中西藥復方制劑命名沒有明確要求,消費者單看名稱,往往容易忽視其中含有西藥成分,容易為安全用藥埋下隱患。
“患者使用含化學藥成分的中藥制劑時,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藥物成分,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及注意事項等使用藥物;如果需要與其他化學藥品聯合使用,建議由醫(yī)師指導,避免超劑量合并使用相同成分的藥品。”楊毅恒表示,政府相關部門也應明確要求,中西藥復方制劑應在產品標簽、外包裝上明確標示。
此外,就中成藥是否應添加西藥的問題專家表達了不同看法。孫忠實提出,中西藥復方制劑與中西醫(yī)聯合治療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中藥“君、臣、佐、使”以及“辨證施治”的原則會因西藥的添加而受到干擾。由于一些醫(yī)院自制制劑或未經藥監(jiān)部門審批通過的中成藥隨意添加西藥成分,增加了患者的用藥安全風險。
“一些廠家為了增加療效而添加西藥的做法,就不應被允許?!睏钜愫阏f,由于一些復方制劑西藥含量不確定,患者無法估算藥量是否足夠,是否需要額外添加西藥單藥,建議單獨使用中成藥和西藥,以策安全。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14
2025-05-06
2025-04-22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