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健時報 時間:2013-03-09 11:15:25 熱度:1392
青海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伏新順
神經(jīng)性嘔吐屬中醫(yī)“郁證”、“嘔吐”范疇,是由于情志抑郁導(dǎo)致脾胃納運失職,腐熟功能減退,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的一種病證。筆者將該證分為以下四型辨治,并配合心理疏導(dǎo)治療,獲得滿意療效。
肝氣犯胃型證 見嘔吐吞酸、噯氣頻作、胸脅脹滿、煩悶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嘔吐吞酸更甚,舌邊紅,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嘔。藥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湯,藥用柴胡、枳殼、白芍、厚樸、紫蘇、半夏、茯苓、生姜、甘草、橘皮、旋覆花、竹茹等。
脾胃虛弱型 證見飲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勞倦,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弱。治宜益氣健脾、和胃降逆。屬脾氣不足者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用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砂仁、木香、陳皮、半夏、丁香、吳茱萸等;屬脾陽不振者方用附子理中丸化裁,藥用制附子、黨參、炒白術(shù)、干姜、甘草等。
痰飲內(nèi)停型 證見嘔吐物多為清水痰涎,胸脘滿悶,不思飲食,頭眩心悸,或嘔而腸鳴,苔白膩,脈滑。治宜溫化痰飲、和胃降逆。屬痰濕內(nèi)停者方用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藥用生姜、半夏、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吳茱萸、陳皮等;屬痰熱內(nèi)停者方用黃連溫膽湯,藥用黃連、竹茹、枳實、半夏、桔紅、甘草、生姜、茯苓等。
飲食停滯型 證見嘔吐酸腐,脘腹脹滿拒按,噯氣厭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結(jié),氣味臭穢,苔厚膩,脈滑實。治宜消食化滯、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減,藥用神曲、山楂、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連翹、谷芽、麥芽、雞內(nèi)金等。
注:患有上述證狀的患者,須先到正規(guī)的中醫(yī)院就診,并在醫(yī)生的正確指導(dǎo)下服用藥方。
(責(zé)任編輯:秋彤)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6
2025-06-23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