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1-10-05 18:16:13 熱度:802
10月5日,黑龍江省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首次單日“零新增”,由哈爾濱市巴彥縣肇始的這輪疫情,終于出現人們期待已久的消息。
時間退回到9月21日,巴彥這座東北小城因出現本土確診病例,一夕之間成為疫情“風暴眼”。
一群人旋即向這座小城集結。來自黑龍江省多個醫(yī)院的醫(yī)療隊進入巴彥縣各個社區(qū)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巴彥縣各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下沉到小區(qū)值守,按下“暫停鍵”的小城跑出抗疫加速度——
早上,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預檢分診導診護士長王嬌萌用吹風機將前一天被雨打濕的衣服草草吹至半干,套上防護服,又開始進入新的小區(qū)。
正午,陽光透過窗花,照在值守干部劉建國略顯疲憊的臉上。嗓音已經沙啞,但他接起電話,仍然是干勁十足:“好的!哪里?馬上!”
入夜,“80后”常亮和“00后”韓月祺兩名志愿者忙了一天,卻“蝸居”在縣城郊外一處臨時搭建的帳篷里。這里存放著一批全國各地捐來的愛心物資,他們要徹夜守護。
新冠肺炎疫情似一場災難般的暴雨,無情地淹沒了這座城市前行的軌枕。災難來臨之時,一位位普通人披上“征衣”,他們臉上的汗水催生了這片土地上信仰的新芽,讓我們在平凡的人身上感受到了頑強不屈的精神力量。街道上、小區(qū)里,志愿者們高喊“巴彥加油,黑龍江加油”,聲音在樓宇間回蕩,像是城市在回應。
那一刻,我們似乎看到了人們眼中渴望勝利的光。
當我們把鏡頭拉回至疫情暴發(fā)初期的時間線,會發(fā)現從9月21日到24日短短四天時間,巴彥小城兩組數字的變化引人矚目——當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1例增至33例,與此同時,巴彥縣的核酸日檢測能力從4500份迅速提高到30500份。兩組數字的背后,印著不同的名字,前一個名字是“德爾塔”毒株,后一個名字是“家國”。
新增病例目前雖然暫時為零,但“疫”考尚未結束。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穿著紅色志愿者馬夾的工作人員依然往復穿梭;在巴彥縣的管控小區(qū),包保干部用真誠服務溫暖著這座初寒的小城。
記者離開巴彥縣前,曾和配送小哥李陽有段對話。疫情之前,小伙子是一位外賣配送員,疫情暴發(fā)后,他也在想,作為一個巴彥人,能為自己的家鄉(xiāng)做點什么。最后,他選擇為縣城一家超市跑腿配送物資。最忙的時候,他從早上9點一直干到下午5點,忙得“腳打后腦勺”,每天能送上40多單物資。
“如果不給你錢,你還送不送?”
“有了疫情,誰也不容易,不給錢也得送。我家里確實指望著我掙錢,但這么多人的家有困難,我能不管不顧嗎?”
說話間,李陽拿上兩大袋物資轉身離去。黃昏的光投在他的身上,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長。
平凡的小城人,正是“風暴眼”中的燈塔。(記者陳聰、王建 參與采寫:王建威、黃騰、徐凱鑫、謝劍飛、王鶴)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