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8-03-12 11:31:14 熱度:1390
□記者 李琳 首席記者 劉志勇
圖為凌鋒(中)、王建業(yè)(左)、敖虎山亮相“委員通道”,敖虎山介紹“救命神器”除顫器。潘松剛攝
3月10日,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一次會議“委員通道”再度開啟。其中,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凌鋒、北京醫(yī)院院長王建業(y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麻醉科主任醫(yī)師敖虎山,在紅毯上回答記者提問。
凌鋒說,醫(yī)患關系應該是信任和救護的關系,是最純粹和最神圣的關系?!拔耶斏窠浲饪漆t(yī)生45年了,經常像在跟死神拔河,稍不留神一條生命就會從手中滑去。”凌鋒分享自己多年行醫(yī)的感受說道,但醫(yī)學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醫(yī)生盡了全力,但沒有達到病人的預期。最近,凌鋒和幾位醫(yī)生在寫一本書,記錄醫(yī)生的心路,在討論書中的病例時,常有醫(yī)生談及自己失去的病人時淚流滿面。
凌鋒的老師曾送過她一幅字,上面寫著“懷大愛心,做小事情”?!皬V大的醫(yī)生心懷大愛心,踏踏實實做小事情,他們值得被社會尊重和信任?!?br />
“不要把衰老當病治?!蓖踅I(yè)站在“委員通道”上呼吁,廣大的老年朋友們要能夠和老齡化抗爭,主動健康,積極應對老齡化。
王建業(yè)說,他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人,認為自己身體多處不舒服。比如,老年人因甲狀腺老化導致功能減退,不愿吃東西,不愿對外交往。其實那只是器官的老化,只要補一點點甲狀腺素就可以了。他建議,要更重視健康管理,希望老年人多了解健康知識,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兩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心跳驟停,身邊沒有人會急救技術、心肺復蘇。雖然醫(yī)院就在對面,但救護車到達時,已經失去了最佳搶救時間。” 在“委員通道”上,敖虎山分享自己的故事,道出了他對心肺復蘇普及的迫切之情。
“我國每分鐘就有一人出現(xiàn)心跳驟停,但只有1%的人會心肺復蘇。”敖虎山建議,在大中小學畢業(yè)、公務員入職,或考取駕照時,推廣心肺復蘇的技術?!坝绕涫浅澠鳎覀児芩小让衿鳌?,提前應用它,能顯著提高心肺復蘇的救治率?!卑交⑸脚e起他拿在右手的除顫器向記者展示,“在發(fā)達國家非常常見,但在我國,即使大城市里配置目前仍很低。”敖虎山希望,國家重視心肺復蘇的技能培養(yǎng),加快我國心肺復蘇的普及。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