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食品報網(wǎng) 時間:2016-01-05 15:34:58 熱度:908
2015年12月30日,由中國科協(xié)主辦的“典贊·2015中國科學傳播”主題發(fā)布會于北京舉行,現(xiàn)場對外發(fā)布了2015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和“十大科學傳播人”?!笆罂茖W傳播人”中有三位是食品領域的專家,也是科信中心專家組成員,分別是陳君石院士、馬冠生教授和范志紅教授。
陳君石作為我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食品安全領域備受尊重。在我國當前錯綜復雜的食品安全環(huán)境下,他敢言能言,常年活躍在食品安全科普最前線,積極回應公眾對熱點事件的疑惑,犀利的觀點中,展現(xiàn)了科學家應有的時代擔當。下面是陳君石院士在“典贊·2015中國科學傳播”會議上的發(fā)言。
從流言談談科學傳播
——陳君石院士在典贊2015上的講話
陳君石院士在現(xiàn)場解讀流言
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一直是老百姓十分關注的話題。但是,關于吃,我們總是存在很多疑問。今天,中國科協(xié)公布了“2015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最終入選的10條“科學”流言中,老百姓密切關心的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相關的流言占了4條,分別是“自制水果酵素能瘦身美容”、“草莓農(nóng)殘乙草胺超標可能致癌”、“火腿培根是致癌物與砒霜同列”和“使用植物油做飯可致癌”。
以“火腿培根是致癌物與砒霜同列”這條流言為例,我想講講科學傳播中一些常見的問題。
首先,這條流言的最大問題在于混淆致癌與毒性強度了。
說加工肉致癌是身是科學的,但要拿它和砒霜一起說致癌就不對了,說加工肉毒性和砒霜一樣就更加不屬實。
加工肉的確可能致癌,也被WHO評為一級致癌物,一級致癌物就是最高級的致癌物,而紅肉(也就是我們常吃的牛羊豬肉)被評為二級致癌物,就是可能致癌。這個結果是全世界上多個國家結合當前的研究證據(jù)共同討論評價的結果,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公布的。IARC是一個科研機構,它負責組織科學家來評估我們環(huán)境和生活當中所接觸到的各種各樣致癌物,有化學性的還有生物性的,所以,加工肉致癌的確是有大量科學證據(jù),特別是人體證據(jù)來證實,大家不必懷疑。
但把砒霜致癌和加工肉劃等號,這就是錯誤的。因為說加工肉致癌,是因為它的證據(jù)強度最強,根據(jù)證據(jù)強度可以劃分到一類致癌物,但不是說他的致癌能力和致癌的的強度,這是另外一件事情。其實,同樣排列在一類致癌物質中除了砒霜和加工肉以外,還有煙草酒精,顯然他們致癌的強度顯然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悚人聽聞的把加工肉、把砒霜、把煙草等同起來。酒精同樣被評為一類致癌物。那就意味著喝酒,所有的酒精飲料都是一類致癌物,但是卻并不等于他們的致癌強度都很強。
我想說明的第二個問題是,決定一個人或者說一群人會不會得癌,除了他接觸的致癌因素以外,很重要的決定于接觸的量有多少。換一句話說,致癌強度大的,比如說,煙草,你不需要抽很多的煙就能夠致癌,但是煙草的致癌強度和抽煙的多少是絕對有關系的,偶然抽一回煙是不會得肺癌的。
那么,同樣的道理用在喝酒也是一樣的,那么對于今天的主題,加工肉、培根、火腿、腌肉等等也是,量的問題是一個關鍵。所以,我們來正確解讀,不要一聽就被嚇壞了。如果不是吃的很多的話,那么,它不會造成致癌作用。
那么,IARC公布這一條科學結論究竟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條科學信息呢?
IARC決不是為了嚇唬大家的,更不是用來炒作、制造恐慌的,它其實是指導人們正確的肉類消費觀念,提示我們,肉時要吃的,但不能多吃。這才是它的意義。消費者完全不必因為由于這樣一條科技消息的發(fā)布,就完全不吃肉了。
而且,從營養(yǎng)學上來講,我們本來就提出食物要多樣化,營養(yǎng)要均衡。不論是不是一類致癌物質的培根或其它加工肉,只要不是吃的很多,完全可以成為平衡膳食的一部分。所以,IARC發(fā)布的科學結論,是可以在科學上做出貢獻的。
當然,學術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也可能有個別的科學家不同意這樣的結論,但也沒有關系。作為科學傳播者,我們應該將科學主流意見傳達給消費者。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是一個權威的科學組織,它并不是代表一個專家的意見,而是全世界眾多科學家共同的意見,代表的是現(xiàn)階段科學家的主流意見,我還是傾向于相信他們的結論。但是,我們也不要被他嚇唬住了,正確的理解就可以了。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6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