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5-12-10 22:59:52 熱度:1303
□ 本報記者 李 穎
“出門買西瓜,彎腰拿起的時候,骨折了;坐在公交車后排,一顛簸,骨折了;感冒打噴嚏,骨折了”,這些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發(fā)生在骨質疏松患者身上的真實案例。
11月28日,由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和中國記協(xié)聯(lián)合發(fā)起、輝瑞健康藥物部支持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骨質疏松防治)”項目總結會在第十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上舉行。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骨質疏松患者數量約7000萬,50歲以上女性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將近80%,“大媽”已成為骨質疏松癥的重災區(q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臨虹表示,對抗骨質疏松,應以預防為先,國人應盡早為身體儲備骨量,為健康加“骨”勁。
骨質疏松癥的大多數患者在早期沒有癥狀,隨著人體骨質的逐步流失而出現癥狀,晚期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全身關節(jié)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發(fā)生于腕部、脊柱和髖部,其中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因此骨質疏松通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而在中國近7000萬骨質疏松癥患者中,50歲以上女性患者約占其中的80%,人數超過5000萬。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推進,骨質疏松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發(fā)布的《中國骨質疏松白皮書》,截至2009年,中國至少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松癥,另有2.1億人骨量低于正常標準,存在骨質疏松的風險;而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和人口壽命的延長,骨質疏松患者人數還將繼續(xù)增長。
一則來自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的數據表明,女性一生中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概率風險達40%,高于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概率風險的總和。這是因為人體骨量一般在35歲左右達到峰值,之后骨量開始流失且不可逆轉。年輕時儲備的骨量越多,到達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就越多,發(fā)生骨質疏松的風險也越低。因此,預防骨質疏松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每個人都應該從年輕時就為自己打下一副“鋼筋鐵骨”。
為此,專家表示,由于絕經期后的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其骨量處于快速丟失階段,如果不及時補充鈣質和加強健骨運動的話,很容易發(fā)展成骨質疏松。
如何才能有效補鈣,王臨虹建議,陽光、運動、鈣補充劑,一個都不能少。
關于補鈣,公眾通常認為,從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取到足量的鈣質,但事實并非如此?!爸袊用駹I養(yǎng)與健康狀況監(jiān)測”的結果表明,目前中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與中國營養(yǎng)學會制定的800毫克至1000毫克的日推薦攝入量相差甚遠,缺口高達600毫克。因此,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每天補充鈣含量在600毫克左右的鈣劑可以有效地彌補鈣缺口。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