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15-09-28 09:14:48 熱度:1213
實習生 樊祥敘 本報記者 孫震
不愿具名的“志愿者木木”是紅石榴小組的志愿者。小組成立于2012年,不過,“木木”早在2010年就開始做艾滋病志愿了。據(jù)她的不完全統(tǒng)計,紅石榴小組已經(jīng)幫助過幾百位艾滋病感染者。
中國青年報:志愿者是怎樣幫助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
志愿者木木:我們小組平時主要是在他們有了感染的風險之后,給他們做檢測,幫助他們正確了解和認識艾滋病,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援助;然后陪他們到疾控中心確診,結合確診之后的體檢結果,幫助他們申請國家免費抗病毒治療,再幫助他們正確服用抗病毒藥物;接下來,幫助他們度過服藥之后副作用最明顯的一個階段,直到他們會進行有規(guī)律的體檢。但是我們也會一直與他們保持聯(lián)系。
中國青年報:艾滋病感染者需要什么樣的心理援助?
志愿者木木:每個人的在得知自己感染病毒之后的心理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強,不用怎么開導,就按部就班的走上治療軌道;有的人一開始會想不開,有輕生等極端行為,最后慢慢接受。
中國青年報:很多人擔心和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接觸會感染到艾滋病。
志愿者木木: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吃飯、擁抱、就餐、交流都不會傳染艾滋病。除了已知的三種傳播方式(性、血液體液、母嬰——編者注),和醫(yī)務人員有可能面臨的職業(yè)暴露外,剩下的途徑傳播可能性極低。例如,在夏天,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和一個普通人都出了一身汗,皮膚上的汗與汗貼在一起,即使是這么親密的接觸都不會感染,也包括就餐時用自己的筷子給他們夾菜,這些都不會傳染艾滋病。
中國青年報:您身邊的親人、朋友了解或者支持您做志愿工作嗎?
志愿者木木:他們現(xiàn)在大都很支持我。雖然最開始他們也是不了解的,但是有機會我就會跟他們講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我每接完一個咨詢電話,就當做一個匿名案例跟他們介紹,他們也會慢慢了解艾滋病的真相,也就不反對了?,F(xiàn)在一有機會,我就向他人普及艾滋病相關知識。在打車時,司機師傅問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都會先問他們了解艾滋病嗎,他們就會告訴我各種各樣的感受,害怕、恐懼等,我都會給他們介紹與艾滋病有關的科學知識。
中國青年報:您做志愿工作時有沒有遇到過歧視艾滋病感染者的現(xiàn)象,您怎樣看待這種現(xiàn)象?
志愿者木木:我身邊有的人會對我說,你怎么跟他們接觸啊,這就是一種歧視的現(xiàn)象。我們在發(fā)放一些宣傳品的時候出現(xiàn)艾滋病的字樣,可能有人拿了宣傳品之后,扭頭再給你扔回來,這也是一種歧視的現(xiàn)象。人們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源于對這種疾病的不了解,對疾病的不了解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恐懼。早期的宣傳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不得當,也加重了人們對艾滋病的誤解。
中國青年報:有人擔心,和艾滋病感染者接觸,因為免疫力的問題容易感染上其他疾病,您怎么看?
志愿者木木: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歧視。人吃五谷雜糧,每個人都會得流感之類的疾病,艾滋病感染者在接受治療之后,免疫力水平能夠維持身體健康。我援助過的一些艾滋病感染者也沒有經(jīng)常感冒或者得其他一些疾病。在換季的時候,他們會和很多人一樣得一些流感之類的疾病。我們沒必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艾滋病病人。
中國青年報:您希望社會對艾滋病感染者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
志愿者木木:在了解這個疾病的基礎上理解和包容他們,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艾滋病感染者,不要把他們看待成古怪的人。我也希望感染者不要一味地要求沒感染的那部分群體去理解你,去包容你。感染者自己也要去了解疾病本身,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敏感,疾病傷害了你的身體,但不要讓它侵蝕了你生活的全部。
相關文章
65.3%青年人認為自己了解艾滋病
71.8%青年受訪者認為不歧視艾滋病感染者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感染者:身邊人恐懼比艾滋病更讓我們絕望
醫(yī)師:近年艾滋病以性傳播為主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