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時間:2015-04-17 09:54:32 熱度:1356
張恩樹,1944年出生,江蘇儀征人,江蘇省儀征市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揚州市名中醫(yī),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任氏“然”字門中醫(yī)內科第十二代傳人。早年受過高等教育,熟讀醫(yī)籍,后師從全國名老中醫(yī)任達然主任,侍診左右,耳聞目染,盡得薪傳。臨證善用經方,自創(chuàng)時方,集諸多名家之精華,療效確切。臨證擅長治療內婦科雜癥,如慢性胃炎、肝硬化、膽石癥、功能性胃腸病、痛風、失眠、月經不調、帶下病等。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任達然老中醫(yī)臨床經驗錄》。多次獲市優(yōu)秀科技論文獎和科技進步獎。
組成:土茯苓30~60克,虎杖30克,薏苡仁30~50克,粉萆薢20克,忍冬藤30克,威靈仙15克,黃柏10克,川牛膝10克,木瓜10克,澤瀉10克,路路通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
功能:化濁祛瘀,通絡蠲痹。
主治:痛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7天為1療程。
方解:痛風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丹溪心法》稱其為白虎歷節(jié)。因本病發(fā)作時疼痛劇烈,《醫(yī)學正傳》認為是痛痹;又因疼痛部位不定,《景岳全書》稱之為風痹??傊?,該病屬于中醫(yī)學痹證之范疇。西醫(yī)學認為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特點為血清及體液中尿酸增加,過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鈉結晶,沉積于關節(jié)及附近軟組織部位,引起全身關節(jié),特別是指、趾、腕、踝、膝關節(jié)紅腫疼痛。本病發(fā)作時以局部劇烈疼痛、紅腫為特征,病因方面除有風、寒、濕、熱外,還與濁瘀有關,若按一般痹癥治療之法,奏效緩慢,必須化濁祛瘀、通絡蠲痹,方可收功較捷。
方中重用土茯苓、虎杖、薏苡仁為主藥,以冀化濁祛瘀,《滇南本草》認為土茯苓利濕祛風,能治“筋骨攣痛”,《本草拾遺》謂虎杖“主風在骨節(jié)間及血瘀”,《神農本草經》記載薏苡仁“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萆薢、忍冬藤、黃柏、澤瀉、威靈仙佐以主藥,增強清化濕濁之力;木瓜除濕舒筋緩急止痛;路路通祛風通絡;牛膝、乳香、沒藥活血通經止痛。全方具有化濁祛瘀、活血止痛、標本兼治之效。
加減運用:寒重者,去忍冬藤、黃柏,加制附片、炙桂枝各10克;濕重者,加蒼術10克,川厚樸6克;若痛風反復發(fā)作10年左右可形成慢性痛風性關節(jié)畸形,關節(jié)周圍與身體他處皮下均可見到結節(jié)狀突出之痛風石,可于原方中加金錢草30克,海金沙10克(布包),魚腦石15~30克(先煎);若痛風急性發(fā)作控制后,可在原方基礎上酌加補腎之品,如山萸肉、補骨脂、骨碎補等,以竟全功。
此外,痛風除積極治療外,飲食起居也十分重要?;颊咝枭偈澈堰适澄铮鐒游飪扰K、骨髓、海鮮、豆制品等;戒酒,尤其是不要喝啤酒;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避免過度勞累;防止受寒及潮濕等。 (儀征市中醫(yī)院 時樂 楊愛國 整理)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6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