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時間:2014-07-26 10:51:19 熱度:952
主講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心理精神科中級心理治療師 徐治
2014年7月9日
步入離退休生活以后,由于社會角色的改變,老年人的生活節(jié)奏由原來的緊張、有序轉為清閑、松散,社交圈驟然縮小,人際關系發(fā)生變化……如果老年人對這些變化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常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失落感、孤獨感、懷舊心理、衰老感等。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以及防治對策。
4種情緒困擾老年人
退休后,老人容易出現4種不良情緒。心理上首先會出現較重的失落感,從而干擾情緒,影響心理平衡。有的人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單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戶。
其次是孤獨感。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以后,隨著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減少,容易產生孤獨、壓抑的心理,若子女遠走高飛或另立門戶,老年人獨居“空巢”,極易產生孤獨、被遺棄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順,不關心,不注重與老人交往,也會使老人感到孤獨。此外,若老伴病逝,時間一長則容易產生“與世隔絕”、“孤立無援”的心境,會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產生抑郁、絕望的情緒。
第三,有些老人還會出現“懷舊心理”,喜歡留戀過去。他們往往沉湎于對往事的回憶,常常追憶過去美好的時光,繼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日久便容易產生抑郁情緒。
最后,老年人還容易產生衰老感。一方面來自身體狀態(tài)的變化,主要是生理機能的衰退,另一方面來自思維能力和智力的變化,還有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如退休、與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觀上不接受“自己已成為老人了”的心理狀態(tài),也不愿周圍的人處處將自己奉為老人。
心理問題有跡可循
如果一般的心理問題得不到疏泄,就會導致焦慮和抑郁癥。其實,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是有跡可循的,一些小細節(jié)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老人心理疾病的苗頭。
首先是情緒改變。有些老年人容易激動,可為小事而大發(fā)脾氣,對周圍事物總感到看不慣、不稱心;有的老人會變得郁郁寡歡,苦悶壓抑,情緒低落,或是顯得淡漠無情,凡事無動于衷。
其次是記憶力減退,出現疑病癥狀。老年人面對身體素質的每況愈下,對衰老與健康狀況的自然下降認識不夠,老是擔心自己年老多病,顧慮中風癱瘓無人侍候等,以致經常胡思亂想,惴惴不安,常常感嘆自己已“風燭殘年”。有的老年人看到昔日好友患重病或去世,更是緊張、恐懼,總覺得別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如若身體稍有不適,便會更加焦慮、恐懼。
最后,還可能出現精神病性癥狀,變得多疑敏感,常擔心錢財被偷等。
環(huán)境是重要誘因
居住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都有可能成為導致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罪魁禍首。
首先是空巢現象。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日漸增多,當孩子由于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離家后,獨守“空巢”的老人會因此產生心理失調癥狀。
其次是家庭矛盾。與空巢現象相對的是,很多老人與子女同住在一起,兩代人的生活習慣、觀念存在巨大差異,婆婆與媳婦的性格不合都是家庭矛盾的根源。對于多子女家庭來說,父母財產分配是否公平也會引起子女間的矛盾,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可能對老人的心理造成極大影響。
最后是經濟拮據。老人退休后,經濟收入較之前銳減,部分老人過著十分拮據的生活,這會讓老人感到自卑、無用,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里。
勤學好問,防治心理疾病
身體無病并且心靈健康才是真正健康。若心理不健康,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最終必然影響甚至損害軀體健康。所以,學習心理保健知識,學會身心愉快地生活,樹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觀念,是每個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要想獲得良好的心理,老年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角色,重新適應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退休、離休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yè)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據對北京市離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對比調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后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裕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并且有足夠的退休金和醫(yī)療保障,所以內心比較滿足,情緒較為穩(wěn)定;但離退休干部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些老干部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業(yè),退休或離休以后,生活的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社會聯系驟然減少,這使他們感到不適應。所以,高學歷的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要思考退休后的安排問題,培養(yǎng)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適宜老年人興趣愛好的活動有很多,如練習書法、釣魚、養(yǎng)花、打太極拳等。退休后也要堅持參加社會活動,重新建立人際關系,互相幫助。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理解與幫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保持樂觀情緒、好奇心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并不愉快,不得不默默地承受著孤獨、苦悶、壓抑的折磨。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與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也有老人自身的原因。譬如隨著年齡增大,適應外界的能力也會逐漸減弱,老年人心理通常也會發(fā)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遇上環(huán)境變故或其他事情的刺激,比如家庭關系的緊張或淡漠,親情的減少或缺乏,老人就容易出現孤獨感、恐懼感以及不安、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緒,誘發(fā)心理疾病,嚴重的甚至出現絕望的念頭。所以要“正視現實,接受挑戰(zhàn);樂觀豁達,安享晚年;適應今天,迎接明天”。對老年期的自然心理變化和環(huán)境變化,采取正視和接受的態(tài)度,因為現實已經存在,也不能隨我們的意愿而改變,即使我們情緒不好,壞事依舊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時間也不會因為我們不希望變老而倒退。因此,要學會積極地接受,比如空巢老人,會因為無法依賴子女而傷心難過,可以試著接受和面對這種事實,轉而依賴自己和老伴,或其他可以依賴的人。并且堅信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決心理的痛苦。
第三,勤于學習,科學用腦?!皹淅吓驴眨死吓滤??!崩夏耆瞬饺氲诙松?,最主要的心理準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要“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要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變更,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另外,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學兩手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技術,如打電腦、上網等。
第四,發(fā)現問題,及時就診,尋求醫(yī)學幫助。如果老人出現嚴重的情緒、記憶或精神癥狀,則可能已經罹患嚴重的精神障礙,應該及早到??漆t(yī)院就診,尋求專業(yè)醫(yī)生幫助?!?br />
(本講座由崔玉艷整理)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