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4-06-11 08:37:20 熱度:850
本報訊 (記者喬 寧)“人造雞蛋的消息傳播了多年,可一個‘假雞蛋’都沒見著。當謠言不斷涌動時,食品安全領(lǐng)域很難重建和強化信任,各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努力可能瞬間付諸東流。”在6月10日舉行的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果殼網(wǎng)首席執(zhí)行官嵇曉華呼吁,各方要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公眾準確了解食品安全問題,讓謠言敗給科普。
從“用針管往西瓜里打添加劑”到“吃香蕉致癌”,近年來,關(guān)于食品安全的謠言屢禁不止,頻現(xiàn)網(wǎng)絡(luò)。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6891人參與),50%的人認為當下關(guān)于食品的謠言較多。
嵇曉華認為,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食品標準有時過于遷就企業(yè)的生產(chǎn)活動;職能部門在人員和資源的配置上相對薄弱,專家、科學家與公眾直接溝通的能力有待提高;企業(yè)在面對問題時,習慣息事寧人;科學認知水平較低的消費者容易被紛繁蕪雜的外部信息所煽動。
“食品安全問題涉及職能部門、科學家、企業(yè)、媒體、消費者等諸多主體,境況不同,訴求不同,而科普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潤滑劑。幫助公眾準確了解當前的食品安全領(lǐng)域,需要媒體、專家、志愿者廣泛動員起來,每個人都要盡量做到謠言止于自己?!憋鷷匀A說。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