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華時報 時間:2013-11-29 22:20:20 熱度:1051
周紫娟為患者建立了詳細的病歷。京華時報記者范繼文攝
周紫娟是協(xié)和醫(yī)院第一位腹膜透析??谱o士,多年來,她為腹透病人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從而使得病人的腹腔感染率下降了一半。她待每一位病人如親人,平時在家雖也會發(fā)脾氣,但只要穿上這身白大褂,就變得溫言軟語,擁有無限的耐心。
待病人就像哄小孩
“你今天怎么樣呀?有沒有聽話?”
“嗯,我今天表現(xiàn)可好了!”
這不是幼兒園的阿姨與小朋友之間的對話。交談的場景,在協(xié)和醫(yī)院病房。護士周紫娟在詢問她剛剛手術(shù)完的中年女病人。
紫娟說,其實生病中的人情感都很脆弱,不管多大年紀,都希望像小孩子一樣被呵護甚至寵愛。查房的時候,他們會爭先恐后地告訴紫娟,自己今天如何表現(xiàn)神勇,吃了什么飯,用了什么藥,睡得好不好……其實都是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只要紫娟一句贊揚,他們便得到了莫大的滿足。
在家里也會發(fā)飆的紫娟覺得這白大褂很神奇,只要穿上它,便能溫言軟語,擁有無限的耐心和愛心。
1999年,她成為協(xié)和醫(yī)院第一位腹膜透析的??谱o士。在腹透中心成立之初,腹透病人的管理幾乎是空白,紫娟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腹透專科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她改進的方法,工作量加大了,但病人的腹腔感染率卻下降了一半。
十多年來,紫娟沒攢下金,沒攢下銀,只攢下十幾本厚厚的病歷。
這些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著每一個患者的名字、電話、家庭住址、特殊的身體狀況、每一次檢查的新情況、什么時候需要回訪、誰該換藥了、誰該預(yù)約復(fù)查……
電話鈴響,那頭患者說出自己的名字,紫娟麻利地查到病人的個人頁,解答疑惑,詢問病情,記錄下病人的近況和需求。臨了預(yù)約復(fù)查時間,紫娟碎碎念地囑咐:這兩天要刮大風,在家先電話約好出租車再出門,省得路上干凍著等。
享受被依賴的感覺
除了日常工作的腹透中心,周紫娟遍走協(xié)和醫(yī)院急診、特需、兒科、外科……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大半夜病人透析管子裂了,或者不小心污染送到急診的“突發(fā)”很“常見”,甚至病人把碘水當流血大驚失色半夜求救“鬧笑話”的也不在少數(shù)——盡管,護士收入低已然成為整個醫(yī)療行業(yè)的共識,為透析病人培訓(xùn)一整天,做六七組腹透,共收取30元錢;盡管,紫娟和同事們還要忍受患者莫名其妙的壞脾氣。
“我不煩,我很享受他們依賴我。”紫娟說,她之所以喜歡這份工作,就是因為她能時刻從患者渴望健康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價值。
“一般人不能體會透析病人的痛苦。他們至少有一個器官功能衰竭,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折磨?!弊暇暾f,她對患者只有憐愛和疼惜,有幸在他們飽受痛苦的時刻,伸出手,拍拍他們的后背,傳遞一份力量。
京華時報記者張然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