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時間:2013-09-24 00:51:00 熱度:803
非藥品冒充藥品,非保健謊稱保健,違法廣告大肆宣傳,影響了消費者的辨別力,甚至危害身體健康。市食藥監(jiān)局通過對監(jiān)測到的違法醫(yī)藥廣告進行仔細分析研究,總結出了虛假醫(yī)藥廣告常用的四大騙術,希望消費者不要被花言巧語所迷惑,切實增強維權與自我保護意識。
包治、祖?zhèn)?、無危害
療效吹得神又神
用絕對化、排他性或承諾性語言宣傳產品,設置語言陷阱。另外,用祖?zhèn)髅胤交蜥t(yī)生、專業(yè)人士、患者、名人等廣告“托”為產品功效做證明,在虛假廣告中也非常普遍。
保健食品的本質是食品,不能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但是在廣告中卻把保健食品宣傳為藥品,聲稱可以治療疾病。比如治療肝病的肝喜樂,其實是保健食品,但是聲稱可以治療某種疾病或包治百病。
“全民皆病”嚇唬人
原是別有用心
某些廣告中宣講“健康知識”,其中經常提到消費者的健康狀況和曾患疾病,并稱若不服用其產品就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甚至死亡等,其實這都是在嚇唬消費者,先讓市民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現(xiàn)危機,讓有病的人感到“了無生趣”,再誘導你購買產品。
因此,一旦有廣告出現(xiàn)容易引起恐慌的內容,消費者應首先在心里打一個問號,這些廣告多是別有用心,進行虛假宣傳。
憑空瞎編造
“靈丹”非“妙藥”
虛假廣告多宣傳對某些慢性病和疑難雜癥有顯著療效,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牛皮癬、風濕病、癌癥等。由于病人長期被病痛折磨,往往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總希望有“靈丹妙藥”可以解除病痛。這些虛假廣告就利用消費者的這些心理,在廣告里憑空編造藥物中含有各種高科技成份,或是神秘物質,通過市民對藥物的不了解,扭曲產品的真正成份和機理等。
市食藥監(jiān)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提高安全意識,尤其是對在網(wǎng)站和醫(yī)院附近發(fā)放的治療某種疑難雜癥的藥品廣告,更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有病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診治,如果懷疑廣告有虛假等問題,可以撥打12331食品藥品投訴熱線舉報。 本報記者 樊偉宏 通訊員 朱海升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