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3-07-12 15:21:52 熱度:1001
□葉龍杰□
有媒體近日曝出,在人體器官捐獻中,如果醫(yī)院不按時給紅會捐款,紅會就會對醫(yī)院“屏蔽”器官志愿捐獻信息。盡管此后事件相關方對此予以否認,但中國紅十字會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中,各級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擔負人體器官捐獻宣傳、見證、捐獻者善后緬懷等職責,應該是一個較好的設計。但如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缺乏透明度,勢必會引發(fā)公眾質疑。再加上近兩年來,由于“郭美美事件”等影響,中國紅十字會的社會公信力處于低迷不振的狀態(tài),這不免讓公眾對其能否承擔起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職責產生懷疑。
從2009年開始試點至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已在25個省份推開。相比于原來“誰拿到器官誰說了算”的無序狀態(tài),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試圖建立的公平分配機制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符合國際潮流。但是,這一體系正處于起步階段,許多環(huán)節(jié)有待探索、完善。此次質疑的聲音雖然不是針對體系本身的設計,但至少是一次警醒,使所有參與者都注意到,要加強管理監(jiān)督,建立更加公開、透明的運行機制,才能爭取社會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的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花費也不小的工作,系統(tǒng)維護、人員工資、配型、器官運送、殯葬幫扶救助等,都需要經費。這些經費完全由財政負擔顯然是不可能的,還需要愛心人士的捐贈。這就需要第三方有很好的公信力,有公開、透明的運行機制,讓人們能看到這個平臺在善用善款,而且對捐獻的器官進行科學、規(guī)范、公開、公正地分配,人們才可能慷慨解囊,支持這項事業(yè)??梢韵胍?,公平、公正、透明的捐獻體系、制度,是這項公共事業(yè)持續(xù)下去的生命線。作為第三方的紅十字會,也只能通過重塑公信力,才能不負公眾信任,做好這項慈善事業(yè)。
除了質疑聲,也有好消息。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于7月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透露,不久將正式出臺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為在全國強制推行基于計算機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tǒng)提供政策依據。期待這些即將出臺的政策,能為我國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工作步入法制化、規(guī)范化鋪好基石。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3
2025-07-02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