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2012-03-01 15:01:09 熱度:1227
中新網(wǎng)北京2月29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加強早期篩查,部分罕見病患者家庭的遭遇是可以避免的?!北本┐髮W婦產(chǎn)兒童醫(yī)院楊艷玲教授說。
楊艷玲29日在北京召開的罕見病學術(shù)研討會上作上述表示。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患病率極低的一類疾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目前全球共6000余種罕見病,約占人類疾病人群的10%。約有50%的罕見病患者在出生時或者兒童期即可發(fā)病,病情常常進展迅速,死亡率高。
今天是國際罕見病日。專家介紹說,目前中國的罕見病面臨“診斷率低、治療率低”的兩大難題。
在診斷方面,由于罕見病的癥狀涉及血液、骨科、神經(jīng)、呼吸、重癥等多學科,不少醫(yī)生對于罕見病的認知有限,因此存在高誤診、漏診的現(xiàn)狀,病人往往輾轉(zhuǎn)2到3家醫(yī)院可能都無法確診,這為罕見病患者的后續(xù)就診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楊艷玲認為,其實罕見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防可控的,“加強早期篩查,部分罕見病患者家庭的遭遇是可以避免的”。
“早診早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質(zhì)量?!睏钇G玲說,比如苯丙酮尿癥,早期檢查出來后患兒按照疾病特征服用可服用的食物,并接受藥物治療就可以維持終生的健康和正常。因此,我們呼吁醫(yī)師提高罕見病診斷水平,減少誤診漏診,促進早診早治。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顧龍君教授說,面對已經(jīng)診斷明確的部分罕見病。目前,針對罕見病藥物在進口注冊上遇到的阻力,希望能夠及早建立綠色通道,讓更多的罕見病患者能夠有藥可治,改變命運。
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說,改變罕見病患者的命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從2009年12月開始,中華慈善總會罕見病救助公益基金正式成立,基金主要用于罕見病科普教育、罕見病患者援助和罕見病科研發(fā)展。
范寶俊說,罕見病患者是一個極需整個社會關(guān)注的弱勢群體,我們呼吁減少對于罕見病人的歧視,促進罕見病患者獲得藥物治療。在今后,我們希望更多罕見病患者能夠鼓起勇氣,堅持同病魔抗爭。(完)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