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醫(yī)藥報 時間:2013-05-27 15:59:09 熱度:1425
□ 唐 舟 林 杰
編者按
中藥材及飲片造假,是全國中藥材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各地藥品監(jiān)管部門重點監(jiān)控的問題。盡管監(jiān)管力度不斷加大,但造假者的造假花樣也在不斷翻新。本文對武漢市中藥材市場不合格藥材及飲片進行分析,提出了對假冒產(chǎn)品進行鑒別檢查的一些具體方法。希望對行業(yè)有所借鑒。
目前,武漢中藥材市場總體流通有序、質(zhì)量可控,但仍存在制假售假現(xiàn)象。武漢市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在2011~2012年對全市中藥市場進行的全覆蓋抽檢中發(fā)現(xiàn):中藥材及中藥飲片有效成分不達標、非法添加染色劑和增重劑現(xiàn)象比較突出,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
中藥材市場問題突出
在此次全覆蓋抽檢的769份檢驗報告書中,合格報告書354份,不合格報告書412份,陽性率54%,不合格品種共71個。其中,生產(chǎn)單位不合格14份,占比3.40%;醫(yī)院不合格152份,占比36.89%;經(jīng)營單位不合格246份,占比59.71%。不合格的中藥飲片品種占比超過1%。其中,紅花、山藥、天麻、通草等為不合格率較高的品種。
不合格品種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藥品成分不合格。
藥品成分不合格主要是指有效成分含量達不到國家藥典標準。在所抽檢的飲片品種中,成分不合格的共有11個品種92批次,占總數(shù)的22.33%(部分有重疊)。不合格率較高的品種依次為:紅花(65.22%)、蛤蟆油(11.96%)、沉香(6.52%)、大黃(5.43%)。
檢查發(fā)現(xiàn),藥品成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摻假,即在中藥飲片中摻入性狀相似的材料,如在皂角刺中摻入皂莢枝,在豬苓中摻入赤芍等;中藥材來源合法,但是生長時間或年限不足;不法商販將原材料有效成分浸提后,再曬干或磨粉繼續(xù)售賣;摻入雜質(zhì),如在黃芩等飲片中摻入較多的根頭部,遠志不抽芯等;儲存時間過長或儲存不當,如溫度、濕度不夠或經(jīng)過暴曬等,也是導致飲片成分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非法添加染色劑(非標檢測)。
在所抽檢的飲片品種中,非法添加染色劑的共有4個品種46個批次,占不合格總數(shù)的11.17%(部分有重疊)。其中,不合格占比較高的紅花中,非法添加了金橙Ⅱ;蒲黃非法添加了金胺O;黃芩非法添加了金胺O,五味子非法添加了胭脂紅、赤蘚紅、酸性紅73等。
不法商販在中藥飲片中非法添加工業(yè)染料金橙Ⅱ等染色劑,可以使產(chǎn)品賣相更好。但是這些工業(yè)染料會引起人體臟器的損害,危害健康。這些非法添加染色劑的不合格中藥飲片,執(zhí)法人員可以通過肉眼鑒別性狀的方式鑒別出來。
三是非法添加增重劑(非標檢測)。
在所抽檢的飲片品種中,非法添加增重劑的品種共有3個品種4個批次,占比0.97%。其中,海金沙2批次總灰分不合格;桔梗1批次檢出鎂鹽、鋁鹽;菟絲子1批次總灰分不合格。造假者通過非法添加明礬或硫酸鎂等增重劑,以賺取更多不法利潤。
對假劣產(chǎn)品圍追堵截
在中藥材及中藥飲片中非法添加染色劑、增重劑等工業(yè)用品,會對人體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那么,如何嚴厲打擊這種惡劣的違法行為,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呢?根據(jù)武漢市藥監(jiān)系統(tǒng)的執(zhí)法經(jīng)驗,筆者認為,應該針對問題較多的品種,提高抽檢的靶向性。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有明顯問題的品種,大膽開展非標檢驗,提高檢驗的效率,為打擊中藥飲片違法行為爭取寶貴的時間。
針對問題品種,要檢驗重點項目。比如,對材質(zhì)疏松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如黃連、黃芩、西洋參、冬蟲夏草等,要重點檢驗是否含有硫酸鹽、鹽、糖等增重劑;對顏色異常鮮亮、需要通過顏色判斷品相或質(zhì)地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如紅花、蒲黃、五味子等,要重點檢驗是否添加了染色劑;對易浸提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如三七、冬蟲夏草、黃芪、番瀉葉等,主要檢查其顏色是否較淺,光澤是否較暗,是否有水洗痕,淀粉粒糊化狀態(tài)等,必要時,還要抽查檢測其有效成分。
對重點品種要檢查來源。重點品種包括:漲價較快的中藥材及飲片;企業(yè)購進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較大的品種;藥店中單次購進量或庫存量較大的品種;貴細滋補類中藥材及飲片,如蛤蟆油、冬蟲夏草等,特別是在酒店等場所銷售的滋補類中藥飲片。對中成藥品種,要檢查其主要原材料及價值較大的原材料購進來源及企業(yè)自檢報告。
(作者單位:武漢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14
2025-05-06
2025-04-22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