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時間:2013-05-21 12:25:09 熱度:1071
好書推薦
蒲志蘭 著
漓江出版社
夏季飲食原則
夏季宜養(yǎng)心健脾、解暑化濕
中醫(yī)學認為,“夏屬火,其性熱,通于心,主長養(yǎng),暑邪當令”。是說心在五行中屬火,火熱之邪最容易損傷心,常導致心病,如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頭昏目眩等。而且中醫(yī)認為“汗為心之液”,夏天如果大量出汗,不僅會損傷心氣,還會導致心陰虛,這樣更容易受到暑熱邪氣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養(yǎng)心。多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天高溫帶來的暑熱,又能清泄身體產(chǎn)生的內(nèi)熱,也可服用辛涼散發(fā)或甘寒清暑的中藥,如菊花、薄荷、荷葉、金銀花、連翹等,以利心火散暑熱。
長夏與五臟的脾相通應,脾臟的稟性是喜歡較干燥而厭惡濕邪的,一旦脾的功能被濕邪所阻遏,則可能導致體內(nèi)水濕停聚,而出現(xiàn)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膚滲液、水腫、四肢不溫等各種癥狀。有的地方夏天有喝姜茶的習俗,就起到了養(yǎng)脾陽而除濕的作用。所以長夏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少生冷。脾虛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少量吃些鮮姜、辣椒、薏米、冬瓜等有辛散和利濕作用的菜蔬,以幫助脾的運化,減輕濕邪對脾臟的侵擾。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濕的中藥,如白術、蓮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類,既能健脾胃,又可祛暑濕。
夏季飲食要節(jié)制
《內(nèi)經(jīng)》說:“果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之過,傷其正也?!薄帮嬍秤泄?jié)……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食物本來是營養(yǎng)人體的,但是如果不節(jié)制,就會適得其反,傷害人體的正氣。一定要節(jié)制飲食,三餐規(guī)律,這樣才能形體與精神相一致,才能頤享天年。
飲食節(jié)制除了要防止暴飲暴食之外,還要注意三餐的時間及分配。早飯要在7點左右,午飯在12點左右,晚飯在18點左右。唐代名醫(yī)孫思邈在《枕上記》中說“清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飲膳正要》中說:“晚飯不可多食,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边@是因為,晚上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減低,消耗的熱量也比白天明顯減少,晚飯若吃得過多,就會在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脂肪使人發(fā)胖。同時晚飯過飽或過于油膩,還會增加腸胃負擔,出現(xiàn)腹脹,消化不良,并影響睡眠。所謂“胃不和,臥不安”,特別是老人、小孩,消化力本來不強,夏季就更差,吃得過飽難以消化,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病。漢代名醫(yī)張仲景早在《傷寒論》中就提出“損谷則愈”,即在保持身體基本需要熱量的基礎上,少吃一點兒,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們現(xiàn)代的一些常見病如糖尿病、痛風、高血脂,與飲食不節(jié)制有密切的關系。
夏日不應恣食生冷
《孫真人衛(wèi)生歌注釋》中說過:“盛暑之時,伏陰在內(nèi),腐化稍遲,瓜果園蔬,多將生痰,冰水桂漿,生冷相值,克化尤難。”意思是:夏天炎熱時,陽氣宣發(fā)在外面,陰氣就被郁于體內(nèi),如果吃了過多的生冷的瓜果蔬菜,就會使寒濕盛于體內(nèi),不容易被脾胃消化。
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說,夏天氣溫高,人體會產(chǎn)生一系列熱的生理反應,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欲不振。這時,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適當吃些冷飲,不僅能消暑解渴,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但如果不加以節(jié)制,就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不僅違背了“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還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尤其是老人,脾胃陽氣已逐漸衰退,過食生冷會進一步傷及腎陽,造成腹瀉不止;兒童消化機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熱濕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激凌、飲料等,糖分高,極易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xiàn)長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異常等癥狀。如果不從飲食上進行糾正,聽之任之,就會造成胃腸疾病,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我在門診遇到一些脾胃病患者,不少人都是小時候喂養(yǎng)不當造成的脾胃虛弱,所以保養(yǎng)脾胃也要從娃娃抓起。
女性有經(jīng)、帶、胎、產(chǎn)的特殊生理過程,容易氣虛血虧。血的特性是喜溫惡寒,所以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經(jīng)期、產(chǎn)后更要注意,過食生冷不僅傷害脾胃,更可能造成子宮寒癥,引起白帶過多,痛經(jīng),甚至不孕。
夏季飲食宜清淡
《呂氏春秋》中曰:“肥肉厚酒,爛腸之疾?!苯?jīng)常吃肥甘厚膩、煎炒烹炸、過于辛辣的食物,可在體內(nèi)生痰濕,日久使肝陽上亢、脾陽虛衰。其實無論在哪個季節(jié),都應該以清淡飲食為主,夏季尤其要注意。我們前面就談到,夏季高溫和濕熱的氣候特點極易傷害脾胃功能,而且夏季人體消化功能較弱,若是常吃肥甘厚膩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的負擔,吃進的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就會變化為痰濕而致病。故《孫真人衛(wèi)生歌注釋》說:“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節(jié)減,使脾胃易于磨化,則腹疾不生?!?br />
清淡的飲食,就是俗話說的“粗茶淡飯”,主食要以五谷雜糧為主,副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清淡飲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類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zhì),完全素食容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所以要少食、淡食。烹飪方式以清蒸水煮為主,減少煎炸,少放油鹽,盡量保持食物的原味。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