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3-04-29 18:29:42 熱度:1206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青少年抑郁難以發(fā)現,除了行為反常,或會反映在身體痛癥上。香港有小康家庭千金飽受痛癥折磨,體重在兩個月內下降20多磅,母親枉花數萬元(港幣 下同)治療無效,終發(fā)覺女兒患有抑郁癥。臨床心理學家表示,青少年往往不會就精神健康問題尋求協助,亦不能具體說明精神狀況,增加發(fā)現難度。
抑郁癥在香港漸趨普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抑郁患者逾一億人,只有少于25%會尋求治療,相信2020年抑郁癥會成為全球疾病排行榜第二位。那打素醫(yī)院兒童精神科副顧問醫(yī)生巫綺文表示,香港已有30萬人患有抑郁癥,近年患有抑郁的青少年求診者有上升趨勢,那打素醫(yī)院兒童及青少年全人健康服務中心“怡晴軒”于上年4月至今年3月,接獲累積求診人次達6000次。
巫綺文指出,兒童精神問題一般以過度活躍癥及自閉癥為主,約12歲開始,患抑郁癥的比例會漸漸上升,根據2008年的調查顯示,香港12至18歲的青少年當中,有1.3%患有抑郁癥。
那打素醫(yī)院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表示,青少年患者比成人患者更難察覺。他指出,成人懷疑自己精神出現問題時,大多會主動尋求協助,相反青少年會收藏自己,即使被問到,亦多響應“別煩我”和“不知道”等,無法具體描述自己的精神狀況。
置身小康之家的千金Ann是名校高材生,疑因對自己要求太高而出現焦慮,于2011年9月確診患上抑郁癥,當時只有17歲。確診前,Ann常感到身體不適,頭痛、肚痛、牙痛等痛癥接連不斷,甚至妄想自己罹患絕癥。母親嫻姐枉花數萬元向多位??漆t(yī)生求診亦不能解決痛癥。原喜歡購買化妝品的Ann,變得連錢都不想要,體重在兩個月內由48公斤下降至38公斤。后來轉到“怡晴軒”求診才發(fā)覺女兒患有抑郁癥。
巫綺文表示,抑郁癥患者有時需要團體治療,但醫(yī)院門診只能一對一,建議患者到精神健康服務進行咨詢及治療。目前香港有五間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服務中心,“怡晴軒”主要為新界東青少年提供一站式精神健康服務,包括提供團體活動治療、沙游治療及上課提供相關知識等。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