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13-03-04 11:27:18 熱度:1199
葉 青
仿生學一直都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人體仿生技術(shù)的最終目標是要制造在許多功能上都優(yōu)于人類的仿生機器人,它是由活體器官和人造元件組成的仿生體。病患和殘疾人將是仿生技術(shù)的首批受益者。
四肢
2012年1月,一名美國傷殘軍人安裝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的智能化手臂。該“手臂”完全由人腦智能控制,可實時搜集在殘肢肌肉中保留的大腦信號,將其轉(zhuǎn)化為假肢能夠讀懂的電腦指令語言,進而驅(qū)動金屬假肢產(chǎn)生相應運動。
德國奧拓博客醫(yī)療公司將Wii游戲機的速讀與方向遙控技術(shù)運用到新型Genium仿生腿中,使之能站能動能騎車。Genium采用碳材質(zhì),內(nèi)置7個傳感器,另有1個陀螺儀和1個加速器。這些元件采用先進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shù),可檢測到使用者在運動速度和方向上的微小變化,比普通假肢的平衡性和穩(wěn)定性要好得多。它還可準確判斷人的各種運動狀態(tài),既可完成基本的站立和移動動作,也可在10種復雜運動狀態(tài)間輕松切換。美國加州大學設(shè)計的機器仿生腿非常有力,附加的機械動力可以讓這雙機器腿搬運90公斤的重物,老年人、殘疾人可以借助這種仿生腿靈活地行動。
五官
仿生耳的出現(xiàn)已有40多年。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正在研發(fā)新型可移植仿生耳,通過模仿大腦使用電信號捕獲他人談話,能夠讓耳聾患者重新恢復聽力,他們不但可以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清晰地聽到他人講話,還能靜靜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德國薩爾大學開發(fā)出一種新的助聽器,這種助聽器被植入一種微型晶片,它能復制腦部和耳朵互相作用,通過刺激聽覺神經(jīng)接收聲音。
由于眼睛的完美和復雜性,迄今為止,人們還不能利用人工的方法復制其完整功能。目前,德國圖賓根眼科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有所突破,他們將芯片植入盲人的大腦中,幫助其恢復了視力。該芯片是一個與眼角膜功能類似的電子設(shè)備。美國斯坦福大學設(shè)計了一只仿生眼,其“人工視網(wǎng)膜”中植入了微型便攜式電腦處理器、微型電池以及微型感光芯片。感光芯片從護目鏡上的攝像頭處接收信號,在光線波長低于可見光的情況下也能看見東西,能夠進行夜視。(未完待續(xù))
(作者為中科院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