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食品報 時間:2013-01-16 19:25:11 熱度:1310
甘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藥用史,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一書中已有收錄,并將其列為上品藥材,我國中醫(yī)界使用甘草的中藥方劑多達數(shù)千個。
甘草屬于野生固沙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尤其內蒙、甘肅和新疆等省)。長期以來,甘草在國內一直以飲片方式入藥。而在國外(尤其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則以甘草提取物(如甘草酸和甘草浸膏等)為添加劑原料,用于保健食品飲料和煙草制品等行業(yè)。
“掠奪式”采挖嘗惡果
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甘草產量一直保持在每年1.9萬—2萬噸之間,到了60年代,甘草的全國產量為每年2.2萬—2.3萬噸。但隨著甘草提取物在國際市場的熱銷,我國甘草產量開始飆升。據(jù)國內有關部門調查,因國際甘草市場看好,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甘草產區(qū)農牧民開始進行“掠奪式”的采挖野生甘草,有些地方的農牧民甚至連幼草也不放過。故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國內甘草總產量曾一度飆升至每年的3.5萬—4萬噸。
如此瘋狂的采挖,終于讓西北野生甘草產區(qū)嘗到了惡果:失去甘草保護的地方迅速沙漠化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惡化,最終導致當?shù)剞r牧民不得不移民外地。至2006年,全國野生甘草總產量跌至4000噸—5000噸,還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年產量的20%。
此后,隨著國家保護野生甘草政策的出臺和鼓勵農民人工種植甘草,國內甘草產量才慢慢開始恢復,但仍未能達到上世紀80年代野生甘草的分布面積。令人欣慰的是,西北和東三省地區(qū)種植的甘草已開始大量面市,目前人工種植甘草的上市量每年已達1萬多噸。但仍然無法彌補國內甘草市場的巨大缺口。只能從國外進口部分甘草以填補市場的缺口。據(jù)了解,不少國家有野生甘草資源分布,產量較大的有中亞的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5國以及西亞的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和南亞的巴基斯坦等國。據(jù)中國醫(yī)保商會的報告披露,現(xiàn)中亞地區(qū)已成為我國最大甘草進口來源地,其甘草對華出口量約占我國進口甘草總量的80%。
植提物擴產遇資源難題
甘草在國際市場上的銷量雖大,但并非終端原料。據(jù)了解,西方各國主要使用甘草提取物為工業(yè)原料。目前甘草提取物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是甘草酸(又名甘草甜素),主要用于生產各種無糖型糖果和無糖飲料等食品,西歐市場對甘草酸有巨大的需求量。二是甘草浸膏(甘草膏),主要用于煙草及日化產品如牙膏、洗面奶等產品。三是各種甘草酸的鹽類,如甘草酸鉀、甘草酸胺、甘草酸鈣等,主要有醫(yī)藥、化工等多種用途。
一直以來,我國都有甘草出口,然而,由于甘草膏國際市場的熱銷,在上世紀50年代中,我國企業(yè)開始試生產甘草膏,當時年出口量僅區(qū)區(qū)一二百噸。直到1965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甘草膏生產線,我國甘草膏產量才開始飛躍。隨后,內蒙古呼和浩特制藥廠擴充產能,成為國內主要甘草膏生產企業(yè),年出口量高達上千噸。
雖然有多個國家生產甘草膏,但國際甘草協(xié)會專家認為,全球甘草膏以中國的產品質量最佳。這是有分析數(shù)據(jù)證明的:中國出口甘草膏的甘草酸含量最高,達24%—32%,而其他國家的產品甘草酸含量相對較低。因此,長期以來,中國甘草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但毋庸置疑,出口甘草膏要消耗國內大量的甘草資源。(徐錚奎)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6-14
2025-05-06
2025-04-22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