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時間:2012-12-26 01:16:59 熱度:864
本報記者 張 瑾
專家小傳
孫寧玲,教授,中國高血壓聯(lián)盟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高血壓研究室主任。
臨床上,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血壓只高了一點,便不當回事,認為影響不大,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高血壓科主任孫寧玲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即使是1級高血壓(即收縮壓在140—159毫米汞柱之間,且舒張壓在90—99毫米汞柱之間),如果合并了3個或者3個以上持續(xù)的高危因素,或者同時合并有糖尿病,即可認為是高風險。這種情況下的危險程度,與不合并高危因素的3級高血壓(即收縮壓大于180毫米汞柱,且舒張壓大于110毫米汞柱)相當,需要及早引起重視,不能掉以輕心。
高危因素即指:高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吸煙、飲酒過多、肥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了解自己是否高危,要先做好檢查。主要包括血糖和血脂(是否合并相關疾?。?、體重指數(shù)(確定是否超重或肥胖)、是否有蛋白尿(是否已經(jīng)有腎臟的損害),必要時還需要測定血管彈性。通過這些檢查,醫(yī)生能夠評估高血壓的危險情況,并給出生活方式上的相應建議,如低鹽飲食,適當運動等。
如果血壓本身不太高,但是合并多個危險因素的患者,在遵循醫(yī)生首次給予的建議,改變飲食和運動習慣后1個月,需要檢查一次血壓和血脂等改善的情況,如果效果較好,一般不會立即運用藥物。如果病人生活方式遵從醫(yī)囑改善后,血壓和血脂仍得不到控制,醫(yī)生可能會選用他汀等調節(jié)血脂的藥物。在服用這些藥物1個月后,一般還需要再做相應檢查,由醫(yī)生評估效果后再確定后續(xù)的治療方案。
因此,如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家族史,30歲后至少每年到醫(yī)院查一次血壓。不少病人的高血壓癥狀不明顯,發(fā)現(xiàn)患病時血壓已經(jīng)很高了,這就是沒有在平常做好檢查,建議即使沒有合并高危因素,35歲以上每年也應當查一次血壓。如果是超重或肥胖,平常又容易發(fā)生頭暈等情況,建議3—6個月查一次血壓。還需注意的是,即使在醫(yī)院一次查出血壓高也不一定就是高血壓,這時可在家自己每天早晚測一次血壓,看是否一直較高;或者在醫(yī)院進行24小時動態(tài)血壓檢測,以確診是否為高血壓?!?/span>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