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12-10-13 09:08:59 熱度:1128
養(yǎng)生一詞,出自《管子》,乃保養(yǎng)生命以達長壽之意。先天稟賦(遺傳因素)對壽命極限的影響有著不可否認的作用,但后天養(yǎng)生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正如孫思邈《攝生詠》中“壽天休言命,修行在本人,時時遵此理,平地可朝真”。所以應(yīng)該強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調(diào)給健康帶來的不利因素,有目的地進行養(yǎng)生保健,使健康者永葆青春,生命之樹常青;讓亞健康者走向健康,再鑄生命輝煌。
內(nèi)外兼修易筋經(jīng)
“易”的含義即變易、活動、改變,引申為增強之義;“筋”指筋脈、肌肉、筋骨;“經(jīng)”為方法。因此,“易筋經(jīng)”從字面上理解即活動筋骨,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方法。易筋經(jīng)共計十二勢,其預(yù)備式為: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diào)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勢
韋馱獻杵一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huán)拱手當(dāng)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
韋馱獻杵二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cè)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后挺;呼氣時,指尖內(nèi)翹,掌向外撐。反復(fù)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
韋馱獻杵三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調(diào)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松,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nèi)诚蚯?,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復(fù)8-20 次。
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guān)不放寬。舌可生津?qū)㈦耋?,鼻能調(diào)息覺心安。
第四勢
摘星換斗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cè);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后挺;呼氣時,全身放松,再左右兩側(cè)交換姿勢鍛煉。連續(xù)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nèi)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diào)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
倒拽九牛尾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氣時,兩拳緊握內(nèi)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氣時,兩拳兩臂放松還原為本勢預(yù)備動作。再身體后轉(zhuǎn),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復(fù)5-10 次。
訣曰:兩腿后伸前屈,小腹運氣放松;用力在于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
出爪亮翅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后翹;呼氣時,臂掌放松。連續(xù)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dāng)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
九鬼拔馬刀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經(jīng)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松。左右交換。反復(fù)5-10 次。
訣曰:側(cè)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
三盤落地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復(fù)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并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腭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
青龍?zhí)阶?br />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zhuǎn)。腰部自左至右轉(zhuǎn)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cè)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xù)5-10 次。
訣曰:青龍?zhí)阶?,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diào)心謐。
第十勢
臥虎撲食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并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后收,重心后移,蓄勢待發(fā)。如此反復(fù),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xù)5-10 次后,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diào)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xué)得真形也衛(wèi)生。
第十一勢
打躬
兩腳開立,腳尖內(nèi)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后部,手指彈敲小腦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于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jù)體力反復(fù)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guān);掩耳聰教塞,調(diào)元氣自閑;舌尖還抵腭,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
工尾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彎,目上視;然后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復(fù)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cè)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于心,息調(diào)于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列車長健康指導(dǎo)
身心同養(yǎng) 性命雙修
總考訣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易筋經(jīng)氣感強,收效快,尤其是內(nèi)外兼修,身心同養(yǎng),性命雙修,具有御邪療疾,延年益壽,開發(fā)潛能的功效。從中醫(y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jīng)以中醫(yī)經(jīng)絡(luò)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dǎo)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zhuǎn)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guān)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而按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觀點來看,修習(xí)易筋經(jīng),會使人體血液循環(huán)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nèi)臟功能,推遲衰老。
易筋經(jīng)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較高,因此,全套運動只適宜于體質(zhì)較好的青壯年慢性病患者。體質(zhì)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勢或減少每勢操練次數(shù)。心腦血管和哮喘病發(fā)作期間忌用。
(責(zé)任編輯:秋彤)
2025-06-30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6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