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5-07-01 16:47:07 熱度:955
應加強對短暫性腦缺血和輕型腦卒中患者干預
本報訊 (記者王 丹)過去20年間,我國腦卒中死亡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找準防控成本效益最高的目標人群,是難點也是重點。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卒中學會第一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中國卒中學會副會長、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副院長王擁軍提出,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和輕型腦卒中在內的高危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我國腦血管病防控的最佳窗口。
目前,我國缺血性卒中約占全部腦血管病的72%,這些患者可分為致殘性和非致殘性,其中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約占腦血管病人群的41%。從效果、成本、依從性等方面評估,致殘性卒中患者只能等待康復治療,非致殘性腦血管病中低?;颊卟∏榉€(wěn)定,不會發(fā)生大卒中事件,而高危患者未來可能再次發(fā)作,回到大卒中。
大量研究證實,當前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診療現狀不樂觀。王擁軍指出,根據TIA流行病學和知曉率研究,我國約有TIA人群2390萬,其中高?;颊呒s占78%,且診斷率低、治療率低。另有研究顯示,我國輕型卒中患者數量逐年上升,且患者二級預防藥物依從性差,約1/3的患者出院后3個月時停用至少一種藥物。
王擁軍指出,目前我國已針對高危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建立起輕型卒中復發(fā)預測模型。高血壓、糖尿病、女性、高齡等11項指標均為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中國卒中學會計劃在全國建立針對上述高危患者的優(yōu)先住院制度,以及非致殘缺血性腦血管事件的專病門診,出版相關臨床指南和臨床路徑,同時開展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病醫(yī)生教育活動,使最佳窗口人群的干預在中國得到落實,提升我國腦血管病診療效果。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