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時間:2014-08-19 15:52:43 熱度:820
媒體人別丟了自己的本分
《產婦術后大出血死亡,主治醫(yī)生護士集體失蹤》,這樣一則標題在8月13日的各大媒體上占據了重要位置,由此報道引發(fā)對醫(yī)院的討伐之聲,也一浪高過一浪。然而,一天過后,當一些專業(yè)人士介入其中,詳解產婦死亡原因后,公眾的評論方向也發(fā)生了轉變,變得更為理智和客觀。
公眾對同一事件的看法,為何在兩天內發(fā)生如此大變化?其間,媒體的導向影響巨大。一直以來,媒體都被稱作“社會公器”,擔負著對社會輿論進行引導和監(jiān)督的作用。雖然在這個自媒體發(fā)達、信息源廣泛的時代,官方媒體的作用不如從前,卻依然擁有無法取代的地位。然而,不幸的是,當信息傳播速度開始以秒計算,爭搶新聞成了很多媒體的第一目標,全面、真實的基本要求則成了追求速度的犧牲品。更為可怕的是,一些媒體為了迎合公眾“青睞”曝光新聞的特點,不惜從語句、標題上對事件進行渲染,罔顧新聞本身的客觀和公正。
以這次引起軒然大波的醫(yī)療事件為例,最早的報道多以“醫(yī)生護士集體失蹤”為標題,來對應產婦死亡這樣的悲?。欢趫蟮郎?,產婦家屬的無助、無奈、悲痛躍然紙上,醫(yī)生護士卻是一副倉皇逃竄的不堪形象。對不了解實情的公眾而言,如此鮮明的對比,必會將輿論引導到對醫(yī)院的不滿上。但事實上,隨后披露的細節(jié)和專家解釋證明,面對羊水栓塞這個死亡率高達80%的殺手,醫(yī)院即便有溝通不適合之處,卻也做到了全力施救,不該遭受輿論一面倒的討伐。
在一般認知中,病人是醫(yī)患關系中的弱者一方,同情弱者本身也并不算錯,但作為社會公器的媒體,卻不該輕易地感情用事。媒體有義務也有責任以中立角度去全面審視和思考每一個問題。在這次事件中,有媒體寧肯借產婦家屬的控訴,指責醫(yī)院為何沒有提早查出羊水栓塞隱患,卻不肯花幾分鐘的時間去查一下,羊水栓塞到底是個什么病。不管這些媒體是因為同情患者一方,還是單純?yōu)榱藫尠l(fā)稿速度、拼眼球效果,最終造成的結果都是新聞客觀性缺失,醫(yī)患矛盾加劇。
醫(yī)患矛盾這個“結”多年來難以解開,既源于醫(yī)患雙方各自存在的問題,也源于作為中間人的媒體對自身責任的罔顧。八毛錢治結腸閉鎖、助產士縫肛門、醫(yī)院“烤嬰兒”等被媒體炮制出的失實報道,在本就燒得很旺的醫(yī)患矛盾之火上,又澆了一桶油?;蛟S每一家媒體都應對此有所反思,如何守住本分,如何才能成為醫(yī)患關系的潤滑油,而不是助燃劑?!?/span>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