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3-11-27 12:44:28 熱度:1564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莊 輝
11月5日健康報《尋醫(yī)問藥》版刊發(fā)《爸爸患乙肝 寶寶不用打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文后,受到很多肝病和婦產科領域專家的關注。在此,本版編輯向這些關注本報、對讀者和患者高度負責的專家學者表示敬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刊發(fā)后,引起了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專家的高度關注,組織相關專家再次認真學習、推敲相關文獻,并將詳細說明“哪些情況下乙肝爸爸的寶寶不用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編 者
閱讀提示:
假如新生兒在出生前已經感染乙肝病毒,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無效;新生兒在出生前未感染乙肝病毒,出生后第一時間接種乙肝疫苗可有效預防。
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主要由母親傳染,而不是由父親傳染。母親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可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傳播給其后代。
1.子宮內傳播。如果母親因患某種疾病而導致胎盤通透性增加,母親體內的乙肝病毒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感染乙肝病毒。但此種傳播途徑很少發(fā)生。即使胎兒真的是由此種途徑感染了乙肝病毒,出生后再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也不能阻斷其感染。
國內外研究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的新生兒,如果出生后立即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95%以上的新生兒是可以預防的。這說明絕大多數新生兒不是懷孕早期在子宮內感染的乙肝病毒,而是在分娩過程中或產后傳播。
2.分娩過程中傳播,也稱圍生期或圍產期傳播。 母親在分娩時,由于子宮強力收縮,胎盤的通透性增加,母親血循環(huán)中的少量血液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此種傳播途徑最為常見。由于乙肝病毒是在分娩時才進入新生兒體內,而乙肝病毒感染的潛伏期較長,為45~180天,此時乙肝病毒還來不及在新生兒體內建立感染。因此,如果新生兒于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屬于暴露后預防,即注入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中和進入新生兒體內尚未建立感染的乙肝病毒,爾后由乙肝疫苗免疫產生的中和抗體將繼續(xù)預防嬰兒免受其感染,從而阻斷母嬰傳播。
3.產后傳播。如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未感染乙肝病毒,在出生后又未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在產后護理和喂養(yǎng)嬰兒過程中,在不經意間,有可能將其肉眼看不見的微量血液或體液,通過嬰兒的破損皮膚或黏膜傳播。但此種傳播途徑也較少見。新生兒產后傳播也可通過出生后立即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預防。
有人曾報告,從精子細胞中檢測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核酸,因而認為受精卵細胞可感染乙肝病毒而使胎兒感染。但此種假設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雖然從精子細胞中檢測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核酸,但不能完全排除是由精液污染的可能性。至今尚未證實乙肝病毒可在精子或卵子細胞中復制。如果真的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受精卵細胞可感染乙肝病毒,從而使胎兒感染,則新生兒在出生時就早已感染了乙肝病毒,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也是無效的。
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父親,不像母親那樣要經過十月懷胎、分娩、產后護理和喂養(yǎng)等。即使一些父親可能會參與嬰兒的產后護理和人工喂養(yǎng)等,也遠不如母親那樣密切。因此,由父親傳染給嬰兒的機會較少,而且發(fā)生在產后而不是在產前,因此可以通過出生后對新生兒立即接種乙肝疫苗來預防。這就是為什么父親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而母親陰性的新生兒,只需在出生后立即接種乙肝疫苗,而無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原因。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07
2025-02-20
2025-01-10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