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3-10-10 14:52:03 熱度:806
唐傳艷(職員)
這個黃金周,香格里拉一日游可謂是怪事連連。其中,嗡嘛楚卡文化城里藏著的許多與醫(yī)藥有關的秘密,絲毫不遜色于其他怪事:一位醫(yī)生自稱最多半個月做了45萬元,并炫耀從未被抓過。好端端的一個人進去,出來的時候就變成了身患絕癥的病人,不管藥品是真是假,哪怕它是面粉,只要有批號,就可以當成真藥。醫(yī)生透露經(jīng)營秘訣,更是直指官商勾結(jié)黑幕。(10月6日《央視新聞》)
按常識,旅游和醫(yī)藥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但看病之所以能搭上了“旅游快車”,離不開旅游購物的促銷形式,特別是一些被冠名地方特產(chǎn)的中成藥,更是被一些人所利用,和其他商品一起,成為掏空游客口袋的工具。
如果說,單純的中成藥促銷多少還帶了點地方特產(chǎn)性質(zhì)的話,那么,現(xiàn)在的嗡嘛楚卡文化城一些賣藥的行為,儼然成了“醫(yī)療活動”,不僅有“醫(yī)生”坐診,最為關鍵的是,他們所推銷的藥品貴得嚇人,有一家人為此掏了20萬元的巨款。
藥品不是一般的商品,不能如此“團購”,更不能任由無證行醫(yī)誘騙游客進行“團購”而牟取昧心錢,這一點不應有任何討論的空間。在黃金周里出門旅游,本是一件愜意的事,但如果讓那些賣藥大忽悠騙走了錢還危害了健康,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游客自己應擦亮眼睛,別被忽悠了。但更應值得警惕的是,這些大忽悠在旅游景區(qū)內(nèi)明目張膽地“打擦邊球”、順理成章地騙取游客的錢財,難道就沒有哪怕一個部門來管?
目前,打擊非法行醫(yī)專項整治、藥品市場專項整治等系列活動正在全國開展,可奇怪的是,動靜挺大的全國統(tǒng)一行動,咋就沒有震懾到在光天化日下誘騙游客的這些不法分子呢?有關部門也許理由多多,諸如取證難、不歸我管等等,但不論何種理由,都逃脫不了懶政的嫌疑。我們一直在呼吁建立責任追究制,有關制度也出臺了不少,但起到的實效卻不大。試想,如果把這些醫(yī)藥市場亂象和地方官員的“烏紗帽”拴在一起,景象肯定會大有改觀。這種責任追究制度,值得一試。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