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17-06-24 08:49:24 熱度:823
本報記者 喻京英
今年第14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是“我能做什么”,口號為“獻血,現在獻血,經常獻血”的主體活動,旨在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獻血者行列中來,拯救需要血危急患者,奉獻愛心??茖W研究表明,獻血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有良好的影響,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具有積極的預防作用。
2016年北京39.4萬人次參加義務獻血
近日,在由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辦的“2017年世界獻血者日宣傳活動”上,國家衛(wèi)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無償獻血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公益性事業(yè),是一項關系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家庭幸福安康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座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同時,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是每個國家醫(yī)療保健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無償獻血及血液安全工作已取得長足進步和發(fā)展。
主辦單位表示,活動旨在加強公眾對無償獻血意義的了解,引導公眾對于血液安全的正確認知,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
目前,北京市共設有采供血機構4家、固定獻血屋2個、固定獻血方艙14個,同時在16個區(qū)設有街頭流動采血點60個,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規(guī)范、質量可靠的采供血服務網絡。統(tǒng)計顯示,2016年北京市參加無償獻血人數39.4萬人次,采集血液總量68.6萬單位。
專家指出,無論是有計劃的治療還是緊急干預,血液都是非常重要的醫(yī)療資源。血液及其制品每年在全球能夠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并能幫助罹患危及生命病癥的患者延長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還能支持復雜的醫(yī)療和手術程序;對于各種自然災害、突發(fā)事故等緊急情況時的傷員治療以及孕產婦和兒童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血液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隨時確保充足的血液供應,離不開全社會和獻血人群定期參與無償獻血。
參與無償獻血氛圍還需提高
獻血率和用血量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兩個重要指標。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說:“北京無償獻血現狀正是全國獻血與用血情況的一個縮影。在臨床用血量逐年增高的背景下,鼓勵更多民眾參與無償獻血,對于緩解‘血荒’、挽救生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是達到以無償獻血為基礎,實現供血自給自足目標的關鍵?!?br />
劉江說,目前北京市紅十字會血液中心向首都無償獻血工作捐款的個人、企業(yè)頒發(fā)證書,此外,“首都獻血服務網”“首都獻血APP”“首都獻血微信公眾號”均已正式上線,方便民眾了解更多無償獻血的相關知識以及有獻血意愿者查詢就近獻血的具體地點和時間等信息。
盡管如此,由于北京優(yōu)質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集中,大量來自全國的危急重癥患者來京就醫(yī),醫(yī)院用血需求呈持續(xù)上升趨勢,無償獻血量仍難以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血液制品供不應求。相比全球高收入國家的獻血率為每千人33.1次,中等收入國家為每千人11.7次,低收入國家為每千人4.6次,北京市常住人口無償獻血率達到每千人18.7次,雖位居全國城市之首,但全民參與無償獻血的社會氛圍還有待提高,無償獻血事業(yè)仍任重道遠。
血液安全是用血的重中之重
血液檢測是確保臨床用血安全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目前,我國持續(xù)強化血站核酸檢測質量控制,血液質量管理水平持續(xù)提升。為進一步提高血站質量體系建設,強化實驗室質量管理和保障能力,國家衛(wèi)計委在最新頒布的《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中規(guī)定,將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試驗(CLIA)納入血站血清學檢測技術中,聯合核酸擴增檢測技術(NAT),對血液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標志物進行檢測。
劉江介紹說,隨著對血液和血液制品需求的逐年遞增,臨床用血安全與血液及其制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管理也都面臨著與日俱增的壓力和挑戰(zhàn)。自2012年國務院出臺《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以來,我國已于 2015年末實現血站血液篩查NAT檢測全覆蓋,將乙肝、丙肝、艾滋病的“窗口期”,從原來血清學檢測的56天、82天和22天,分別縮短至31天、23天和10天左右。在極大降低“窗口期”感染潛在風險的同時,也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核酸檢測模式和管理體系。除采用NAT以及CLIA檢測,提升實驗室自動化水平也是血站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之一,通過全方位提升血站實驗室檢測技術及自動化水平,能夠進一步加強血液制品質量管理,確保臨床用血安全。
鏈接▶▶▶
獻血會損害健康嗎
獻血的量算多嗎?
健康、適齡的獻血者一次獻血300~400毫升,僅占全身血量的5%—10%。人體平時只有80%的血液在全身循環(huán),還有20%(約有800毫升)的血液儲存在肝臟、脾臟、皮膚等小血庫中備用。獻血后,這些儲備中的血液會很快釋放到血液循環(huán)中來。獻血后會加快血液新陳代謝,不僅不會影響健康,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一定好處。
獻血會降低免疫力嗎?
獻血會降低免疫力的說法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獻血時所失去的白細胞和抗體,因為它們可以幫助人體有效地抵抗病原體微生物的感染,形成人體的“免疫防線”。的確,獻血會使人體失去一部分血液中的白細胞與抗體,但是從通常獻血量來看,人體實際上失去的白細胞與抗體的數量是非常少的。而且,人體自身的血液一直都在不斷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血細胞衰老、死亡,例如白細胞的平均壽命只有10天,同時,又有大量新生細胞生成,以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所以,獻血后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個小時就會補上,血漿中的抗體等蛋白質,由肝臟合成,一兩天內就能得到補充,白細胞也就很快恢復到原來水平。
獻血后會頭暈眼花?
獻血后會頭暈眼花, 只是因為血壓的輕微改變。血壓是血液對血管的壓力。想象你往一個橡膠管道里吹氣,你吹的力氣越大,管壁受到的壓力也越大。嘴向管道里吹氣就好比心臟向全身血管泵出血液。血壓高往往是因為血管壁太硬了彈性差,血壓低可能因為心臟泵出血液的力量不足、心率過緩、血液量少(受傷失血的人可能低到血壓都測不到)。但這個血壓改變很快會被身體調整過來。獻血時,少量血液的失去會讓一些獻血者的血壓暫時降低,從而出現“頭暈眼花”的狀況,但是也是一種非常暫時的現象。
為了減輕或者避免獻血后“頭暈眼花”的狀況,獻血者一般在獻血后都會被要求進行一段時間的原地休息,并且補充一些食物和水分。
獻血收獲意想不到的“福利”
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科學家應用流體變形學和血液動態(tài)學,對血液與獻血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fā)現當人們獻血后,會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及運送營養(yǎng)物資的能力增強,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腦血栓、腦溢血)及高血壓的發(fā)生。
經常獻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自胎兒出生后,骨髓就成為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無償獻血會刺激人體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堅持規(guī)律獻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統(tǒng)不斷受到刺激,保持較旺盛的新陳代謝,不斷產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輕細胞,新鮮的血細胞的比例明顯高于未獻血的人。無償獻血能降低或延緩疾病的發(fā)生。
可促進、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tǒng)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與器官,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有益于人體免疫力的增強、抵抗力的提高。而獻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凈化,心靈得到慰藉,工作與生活更加充實。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實際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責任編輯: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